说实话,每次提到范仲淹这三个字,我心里头就有点发热。这可不是那种追星的狂热,而是一种打心底里油然而生的敬佩,甚至带点儿醍醐灌顶的震颤。他离我们千年之遥,但他的话,他的活法,直到今天,依然像一道光,直接照进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你别说,那些个“名言警句”什么的,有些听多了就腻了,可范公的,那是真耐嚼,越嚼越有味儿,越嚼越觉得,哎,这老头儿,真是个明白人。
咱们就从那句最响当当的开始聊吧,你肯定知道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每次读到这句,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叹口气。你说说,这是怎样一种胸襟?这根本不是寻常人能想、能做的。咱们普通人,谁不是先顾着自己的三亩二分地,自己的小日子过好了,才勉强能想点别的。遇到点不顺心,那更是愁眉苦脸,恨不得全世界都围着自己转。可范公呢?他把“天下”放在了第一位,把百姓的疾苦放在了自己的喜乐前面。

我跟你说,这可不是一句空话,人家范仲淹是真这么干的。你想想,他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北宋,外有边患,内有积弊,多少人只想着明哲保身,或者捞点好处。但他不,他就像一根定海神针,在哪儿都想着怎么让老百姓过得好点,怎么让国家安稳点。他搞庆历新政,得罪了多少既得利益者?但他毫不在乎,因为在他心里,那些个权势,那些个荣华富贵,算个屁啊!百姓的安康,国家的兴衰,那才是实打实的责任。
你看我们现在,多多少少都有些“小确幸”情节。吃顿好吃的,看场好看的电影,发个朋友圈,这就算满足了。这没毛病,生活嘛,当然需要这些小美好。但如果我们的眼光永远只停留在自己的方寸之间,永远只想着自己的那点儿得失,那是不是有点儿太小家子气了?范公的这句名言,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啪的一下把你从自我陶醉里打醒。它在提醒我们:你的快乐,你的安稳,很多时候是建立在集体,建立在“天下”的安稳之上的。如果大环境出了问题,你那些个“小确幸”还能保得住吗?所以啊,偶尔抬头看看天,看看身边的人,问问自己,我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哪怕只是一点点,那也是在往范公的精神靠近啊。
接着往下说,范公还有一句特别能治现代人“精神内耗”的良药,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哎呀,这句话,简直是为我们这个时代量身定制的。现在的社会,信息爆炸,诱惑太多,焦虑也多。我们一会儿因为股市涨了而沾沾自喜,一会儿又因为一点小挫折就沮丧不已;一会儿因为别人比自己强而心生嫉妒,一会儿又因为自己一点小成就而飘飘然。情绪就像坐过山车,上上下下,根本停不下来。
可范公呢?他告诉你,别被外物牵着走,也别老盯着自己的那点儿事儿不放。这说的不是让你没有情绪,而是让你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一个能够超越得失的格局。想想范公的一生,也是起起落落,被贬了好几次,从京城到边关,从高位到偏远之地。他要是“以物喜,以己悲”,那早就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了。但他没有,他走到哪儿,就把自己的那份责任和热爱带到哪儿。在边关,他就守土安民;在地方,他就兴修水利,办学育人。他把个人的荣辱看得很淡,因为他知道,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付出了多少,在于你的内心是否平静而丰盈。
所以啊,每次我因为一些小事儿纠结得不行,或者因为别人的几句闲言碎语就情绪低落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默念这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它就像一股清泉,慢慢地把你心里的那些浮躁、那些计较都冲刷干净。它提醒你,真正的快乐和痛苦,不是外在的境遇决定的,而是你内心如何看待它们。你若心如止水,外界再大的风浪,也掀不起你心中的波澜。这份淡定,这份从容,是多大的财富啊!
还有一句,虽然没前两句那么家喻户晓,但对我来说,同样有着振聋发聩的力量,那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它把责任感做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延展。你别以为只有身居高位的人才需要忧国忧民,才需要承担责任。范公的意思是,无论你在什么位置,你都有你的担当。
你在朝堂,是当官的,那你就得为老百姓的生计操心,为国家的未来谋划。这是你的本职,也是你的良心。但如果你不在庙堂呢?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江湖之人”,一个平头百姓,一个在自己岗位上默默耕耘的人呢?范公也说了,你也要“忧其君”,这里的“君”不是指具体的皇帝,而是指整个国家、整个社会。你不能因为自己离政治远了,就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我跟你说个真心话,咱们现在有多少人,一看到社会上有点什么不公,或者国家遇到点什么难题,第一反应就是抱怨,就是指责,然后呢?然后就没下文了,接着刷手机,接着过自己的小日子。好像那些都是别人的事儿,跟自己没关系。可范公告诉你,不是的!你身在社会之中,你就是社会的一部分。你的一言一行,你的每一次选择,都可能对这个社会产生影响。你不是官员,你也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社会创造价值;你不是大人物,你也可以关注公共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只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传递正能量。这不都是“忧其君”的表现吗?
你看,范公的这三句话,串起来,简直就是一套完整的“人生哲学”和“行动指南”。它告诉你,要有大格局,不能只顾小我;要有大定力,不能被物欲情欲所困;更要有大担当,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能忘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
他这个人,活得真是漂亮。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也有血有肉,也有困顿和挣扎。但他却用一生,把自己的理念活成了现实。他不是在喊口号,他是在用生命诠释什么叫做“士大夫精神”。他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些漂亮的词句,更是一种面对世界的态度,一种活出意义的勇气。
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是不是更需要范公这种精神?我们需要他的胸襟,去看到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永远只盯着眼前的利益;我们需要他的定力,去抵御那些无休止的诱惑和焦虑,守住内心的平静;我们更需要他的担当,去勇敢地面对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逃避和抱怨。
所以啊,朋友们,下次你再读到范仲淹的这些名言,别只当它是历史课本上的几行字。你品,你细品,你把它带到你自己的生活里,问问自己:我在为谁“忧”?我在为谁“乐”?我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吗?我在我的位置上,承担起了我应有的责任吗?
范仲淹的智慧,就像一座灯塔,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它照亮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每一个活在当下,也心怀未来的灵魂。我们也许无法做到像他那样伟大,但我们至少可以尝试,活出他精神里的一点点精髓。哪怕只是一点点,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内心,都会因此变得更加开阔,更加明亮。这,就是范仲淹名言的真正魅力,不是吗?他不是在说教,他是在邀请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人。这份邀约,我们怎能拒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