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高考,我估摸着,甭管你现在是西装革履的都市精英,还是在大学校园里享受着青春,只要你是从那座独木桥上挤过来的,心里总有那么一块地方,一碰就疼,一说就来劲。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刻在咱中国人DNA里的集体记忆。
但你有没有想过,你当年拼死拼活的那场仗,在别人那儿,可能……只是个新手村任务?

没错,我今天就是要来捅这个马蜂窝,聊聊这个最扎心、最不公平,也最真实的话题——各省高考难度。别跟我扯什么“努力最重要”,这话对,但得分地方。投胎,真的是一门玄学。有些人生来就在罗马,有些人,生来就是牛马,这话糙,理不糙。
咱们也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数据分析,就用玩游戏打副本的模式,给这事儿分个级,你看怎么样?
第一梯队:地狱模式(Hell Mode)
代表玩家:河南、山东、河北、广东
欢迎来到修罗场。
能在这几个省杀出来的,我敬你是条汉子。什么叫地狱模式?就是你闭上眼睛,脑子里都能浮现出那副画面:一个教室里,塞得满满当当,连过道都恨不得加两张桌子。学生们一个个眼神里燃烧着火焰,手里转着笔,桌上的卷子堆得比人都高。
-
河南,卷王之王。 每年百万大军过独木桥,那场面,不叫考试,叫“渡劫”。一分之差,甩开的不是几个人,是几千人,甚至上万人。河南的老乡们,不是他们不努力,是对手实在太多太强了。全省就那么一所211(郑州大学),985?对不起,没有。这就好比一个超大的服务器,玩家数量爆表,结果顶级装备的爆率,低到令人发指。你在这儿想上个好大学,光努力不够,你得会“卷”,卷成麻花,卷到天荒地老。
-
山东,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考试工厂。 山东的考生,给人的感觉就是“稳”。基本功扎实得可怕,纪律性强得像军队。他们可能不是最有创造力的,但绝对是最能打硬仗的。山东的题,尤其是理综,向来以“稳中带坑”著称,一不留神就掉进去。而且,山东人恋家,考大学也喜欢往省内考,省内几所好大学(山大、海大、中石油)的竞争,简直是白热化。
-
河北,衡水模式的“发源地”。 提到河北高考,你脑子里是不是瞬间闪过那句“我学秃了,也变强了”?衡水中学,那是个神话,也是个“传说”。它把应试教育发挥到了极致,军事化的管理,精确到秒的时间表,把一个个鲜活的少年,打造成了最精密的考试机器。你以为你在跟一个人竞争?不,你在跟一个体系,一个庞大的、高效的、让人喘不过气的备考机器竞争。更惨的是,河北的好大学资源,也……你懂的。
-
广东,别看经济强,高考一样慌。 很多人以为广东有钱,教育肯定也轻松。错了!大错特错!广东是人口大省,考生数量年年攀升,但顶尖高校就那几所(中大、华工),完全喂不饱嗷嗷待哺的考生们。珠三角的孩子教育资源好,竞争激烈;粤东西北的孩子想出头,更是难上加难。每年放榜,那分数线,看得人心惊肉跳。
在这个梯队,你的努力只是入场券。想赢?你还需要一点点运气,和钢铁般的神经。
第二梯队:炼狱模式(Purgatory Mode)
代表玩家:江苏、湖南、湖北、安徽、四川
如果说地狱模式是纯粹的人多怪少,那炼狱模式,就是不仅人多,这个副本本身还特别“变态”。
-
江苏,一个让全国考生闻风丧胆的名字。 江苏高考,曾经是独立的传说。“苏大强”不是白叫的。以前的江苏卷数学,那不是考题,那是给数学家出的脑筋急转弯,做完出来,哭都哭不出来,因为脑子已经宕机了。葛军大帝的传说,至今仍在江湖流传。虽然现在加入了新高考,但江苏教育的底蕴在那儿,基础教育抓得太狠了,省内名校林立,竞争的激烈程度,是从小学就开始的“军备竞赛”。在这里考试,你不仅要会做题,你还得有颗大心脏,随时准备被各种“神仙题”教做人。
-
两湖(湖南、湖北),中部崛起的教育高地。 华中师大一附中、长沙四大名校……这些名字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两湖地区自古就是才子辈出的地方,教育抓得紧,学生也聪明。这里的竞争,是一种高手过招的快感与窒息感并存。题目不一定是最难的,但想考高分,不容易,因为你身边的“学神”太多了。
-
安徽和四川,难兄难弟。 同样是人口大省,同样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安徽的中科大虽然是顶尖学府,但招生名额有限,对于全省考生来说是杯水车薪。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虽好,但也架不住庞大的考生基数。这两个省份的考生,想要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必须在省内杀出一条血路。
第三梯队:困难模式(Hard Mode)
代表玩家:福建、陕西、重庆、辽宁等大部分省份
这个模式,大概是全国高考的“平均水平”。
说它难吧,比起前面那几个“地狱”和“炼狱”,好像还好点儿。考生数量没那么夸张,省内也有几所不错的985/211大学撑腰。但你要说它简单,那绝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高考,在哪儿都不可能“简单”。
这个梯队的省份,特点就是“稳定”。竞争依然激烈,但没有那么令人绝望。大家都在一个相对公平(当然,只是相对)的跑道上,比拼的是扎实的基础、稳定的心态和临场的发挥。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需要拼尽全力,但至少,你抬头还能看得到希望,不至于被茫茫人海淹没。
第四梯队:轻松模式(Easy Mode)
代表玩家:北京、上海、天津
好了,终于到了拉仇恨的环节。
北京、上海、天津的考生们,你们就是传说中“开局就送VIP”的玩家。
这不是偏见,这是事实。
- 超高的985/211录取率。 同样是考400多分,在北京可能能上个不错的本科,在山东可能就得考虑专科了。清华北大在本地的招生名额,和在河南、河北的招生名额,你对比一下那个数字,就知道什么叫“世界的参差”。
- 本地户口的天然壁垒。 这道护城河,直接过滤掉了绝大多数竞争者。
- 自主命题(虽然现在也在改革)的灵活性。 题目更侧重素质和视野,这对于从小就享受着顶级教育资源和文化熏陶的本地孩子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
当然,我必须强调一点:轻松是相对的。北京上海的孩子,竞争也同样激烈,他们的压力来自于更早的教育阶段,来自于对“精英教育”的追求。他们要学的可能不只是课本,还有马术、钢琴、编程……他们的赛道,和我们不一样。但单就“考上一个好大学”这件事的概率而言,他们无疑是站在了金字塔的顶端。
结语:一场无法选择的战争
写到这里,心里有点五味杂陈。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就像一场游戏,开局的“服务器”是系统随机分配的。我们能做的,似乎只有在自己所在的“服务器”里,拼尽全力去打怪升级。
对于那些身处“地狱模式”的考生,我想说,你们真的辛苦了。你们的坚韧和拼搏,值得所有人尊敬。无论结果如何,那段燃烧青春、奋力一搏的岁月,本身就是一枚无价的勋章。
对于那些在“轻松模式”里的幸运儿,我希望你们能理解这份幸运,并善用这份资源。因为你们脚下的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却遥不可及的彼岸。
高考,它从来都不只是一场考试。它是一场汇集了地域、资源、政策、个人努力和家庭背景的复杂博弈。它残酷,却也给了无数普通家庭的孩子一个向上流动的机会。
或许,我们争论“高考难度”的意义,不在于相互指责和抱怨,而在于看清这背后的不均衡,并期待着它能有朝一日,变得更公平一点点。
毕竟,我们都曾是那场战争里的战士,只是,我们的战场,难度不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