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哥们儿,你要是问我,在恩施读大学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得先给你倒杯茶,嗯,就是那种本地产的“恩施玉露”,然后慢慢跟你盘。这事儿,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因为它压根就不是一道选择题,更像是一篇散文,起笔是云山雾罩,收尾可能是酒酣耳热,中间嘛,全是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和你深一脚浅一脚的青春。

很多人一听“恩施”,脑子里蹦出来的就是“旅游胜地”、“大峡谷”、“仙本那”,再文艺点的,可能会想到“北纬30°的神秘奇观”。但“大学”?这俩字儿跟恩施搁一块儿,好像总有点儿……违和感。
别笑,我当初也是这么想的。
可恩施,它真的有大学。而且,还不止一所。
主要就是那么两所,撑起了整个鄂西地区的“高等教育门面”:
- 老大哥——湖北民族大学(简称“民大”)
- 后起之秀——湖北恩施学院
它们就像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两棵树,根系都深深扎在武陵山脉的褶皱里,呼吸着一样的潮湿空气,但伸向天空的枝丫,姿态却各有不同。
先聊聊民大:一座长在山里的大学,自带“修炼”气场
说民大,你不能把它当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城里的学校。不,完全不是那个路数。
它的老校区,简直了,就是从山里硬生生“抠”出来的一块地。那教学楼,那宿舍,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你以为你在平地,一转弯,嚯,面前是九曲十八弯的大长坡,爬上去能让你怀疑人生。我一哥们儿,刚去的时候,每天光是从宿舍走到教学楼,半条命就没了,开玩笑说:“这哪是上学,这是天天爬山搞拉练啊!”
但你猜怎么着?一个月后,他腿也不酸了,腰也不疼了,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还神神秘秘地跟我说:“你知道吗,每天清晨,站在我们宿舍楼的阳台上,能看见山间的雾气像潮水一样涌过来,把对面的山头整个吞掉,然后又慢慢散开。那一刻,感觉自己像个修仙的。”
你看,这就是民大的魔力。它强行把山的气质,注入了你的大学生活。
那种感觉很奇妙。你可能上一秒还在图书馆里为高数抓耳挠腮,下一秒推开窗,看到的不是车水马龙,而是一片浓得化不开的绿,还有几只叫不出名字的鸟,在树梢上旁若无人地蹦跶。这种环境,说实话,挺磨性子的。浮躁?在这里,山会教你什么是沉静。
当然,民大也有了新校区,气派、崭新、规划得明明白白。但很多老民大人,心里最惦记的,还是那个“爬死人”的老校区。因为那里,有被岁月和雨水打磨得发亮的石阶,有夏夜里响彻山谷的蛙鸣,还有那些挤在小破店里撸串喝酒,对着远山吹牛逼的夜晚。
- 学术氛围? 你要说它跟那些985、211拼顶尖科研,那确实是为难它了。但民大有它的看家本领,比如 民族学、医学(尤其是在中医药和基层医疗方面)、生物工程 (背靠着“华中药库”嘛),这些专业,那是有两把刷子的。它更像一个“偏科”但有特长的学生,不求门门拔尖,但求在自己的领域里,扎得够深。
- 生活嘛, 就是那种典型的“校内岁月静好,校外人间烟火”。学校里有山有水有湖,像个大公园。出了校门,恩施城不大,但五脏俱全。那种感觉,就像从一个安静的“结界”走进了热气腾腾的凡尘。
再说说湖北恩施学院:年轻,所以更有冲劲儿
湖北恩施学院,以前是民大的独立学院,后来“自立门户”了。所以啊,它身上既有民大的影子,又有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
它的校园,给人的感觉就是——新!更现代,规划也更像我们印象中的大学。没有那么多让人“绝望”的大长坡,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
如果说民大像个内功深厚的“隐士”,那恩施学院就更像个朝气蓬勃的“少年剑客”。它的专业设置更偏向应用型,更接地气。什么学前教育、土木工程、经济管理,都是冲着“毕业就能用得上”去的。
在这里读书的同学,给我的感觉是,他们更活跃,更爱折腾。可能因为新学校嘛,一切都在建设中,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搞得风生水起。他们就像一群拓荒者,在这片崭新的校园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第一代传奇。
在恩施学院,你可能感受不到那种“深山修仙”的极致体验,但你能触摸到一个新生命的脉搏。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又都充满了可能。这种感觉,对于刚刚脱离高中苦海,对未来满是憧憬的年轻人来说,同样致命。
别光谈学校,在恩施上大学,你到底“上”了个啥?
讲真,如果你仅仅把恩施的大学生活,局限在校园的围墙里,那你真是亏大了。亏到姥姥家了!
在恩施读大学,你上的,其实是“生活”这门更广阔的专业。
你的味蕾,首先会被彻底“格式化”然后重装系统。
忘掉你家乡的菜系吧。在这里,你的灵魂会被“合渣”牢牢绑架。一锅咕噜咕噜冒着热气的合渣,里面有肉末、花生、黄豆……配上一碗苞谷饭,我的天,那滋味,能让你瞬间原谅所有爬过的坡,淋过的雨。
还有炕土豆!一定要加折耳根!刚开始你可能会捏着鼻子躲开,但只要你勇敢地尝试一次,那香脆软糯、混合着辣椒和奇特香气的口感,绝对会让你上瘾。从此,折耳根黑转粉,人生打开新世界。
更别提那熏得黢黑油亮的恩施腊肉,肥肉部分晶莹剔terrifying,入口即化,瘦肉部分咸香有嚼劲。还有社饭、油茶汤、鲊广椒……四年下来,你不仅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恩施美食家”,你的胃,也会深深地刻上“Made in Enshi”的烙印。
你的双脚,会带你丈量课本上从未有过的地理奇观。
这可能是全国唯一一个,上学约等于住在5A级景区的地方了。
周末没事干?约上三五好友,坐个车,就能去恩施大峡谷,亲眼看看那根“一炷香”是怎么傲娇地戳在那里的。或者去腾龙洞,感受一下什么叫“别有洞天”,那巨大的洞穴里,凉风嗖嗖,还能看激光秀和歌舞表演。
想体验民族风情?去女儿城抛个绣球,去土司城看看土家吊脚楼的精巧。想玩点刺激的?去地心谷走走悬索桥,去清江上来个蝴蝶崖漂流。
这些地方,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是需要精心规划、花费不菲的旅行目的地。而对于你,不过是一个周末的出游计划。这种“奢侈”,全国独一份。四年下来,你的相册里,装满的不是各种网红店的打卡照,而是真真切切的山川湖海,是自然的鬼斧神工。
你的心灵,会被这里独有的“慢”节奏重新校准。
恩施不是一个快节奏的城市。这里没有拥挤的地铁,没有让人喘不过气的KPI。人们说话不急不缓,走路四平八稳。
刚开始,你可能会不适应。觉得这里“土”,觉得这里“落后”,觉得娱乐活动太少,除了KTV就是打麻将。
但慢慢地,你会发现,这种“慢”,其实是一种奢侈。它让你有时间去观察一朵云的变化,去听一场雨的声音,去跟路边的小店老板聊聊天。它让你从那种被信息流和消费主义裹挟的焦虑中,暂时解脱出来。
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不一定非要“向前冲”,也可以是“向内看”。你会开始享受一个人在雨后的古街上漫步,享受在清江边看来来往往的船只,享受那种什么都不用想,只是单纯“存在”着的感觉。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在恩施读大学,到底值不值?
这取决于,你想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活。
- 如果你追求的是最前沿的资讯、最丰富的实习机会、最国际化的视野,想要在大学期间就为进入一线大厂铺平道路。那, 恩施可能不是你的最佳选择 。这里的机会,确实无法与武汉、北上广相提并论。
- 但,如果你不那么急功近利,想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找一个能让灵魂安宁的地方;如果你想用四年的时间,不仅读懂书本,也读懂山水,读懂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想在未来漫长的人生里,心中能有一片可以随时回去“躲一躲”的云和山的故乡……
那么,来恩施吧。
这里,会给你一份独一无二的毕业礼物。它可能不是一张闪闪发光的offer,而是一种被山水滋养过的、从容而坚韧的内心。这份礼物,足以让你在未来的风雨里,走得更稳,也更远。
信我,毕业多年后,你可能记不清某堂课上老师讲的具体内容,但你一定会记得,那个下着小雨的午后,你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山如黛,雾气升腾,那一刻,整个世界,安静得只剩下你的心跳。
那,就是恩施的大学,留给你最宝贵的东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