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攻克th音标?一篇文章让你彻底告别咬舌音烦恼!

我跟你说,th音标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咱们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一生之敌。真的。没开玩笑。

想当年,我,一个自认为英语还算过得去的少年,第一次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念“thirty-three thousand, three hundred and thirty-three”的时候,那场面,简直是史诗级的灾难。我憋红了脸,舌头在嘴里打了三百个结,最后喷薄而出的,是一连串惊天地泣鬼神的“sirty-sree sousand”……全班哄堂大笑。那个瞬间,我感觉我的英语世界,崩塌了。

th音标

从那天起,“th”就成了我的心魔。看到它,我就绕着走。什么“Thank you”说成“sank you”,“I think so”念成“I sink so”,简直是家常便饭。最要命的是,有时候为了发准这个音,用力过猛,舌头伸得老长,口水喷得老远,形象全无,结果发出来的还是个四不像。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绝望?感觉自己的舌头根本不是自己的,怎么摆弄都不对劲。看着老外轻轻松松地发出那个轻巧又性感的“th”音,自己却像个含着一口热豆腐的大舌头。凭什么啊?!

别急,哥们儿,今天我就把这层窗户纸给你捅破了。咱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就用大白话,聊聊怎么把这个磨人的小妖精给彻底搞定!


第一步:先别练,先搞懂!它到底是个啥?

我们之所以觉得th难,根本原因就一个:咱们的母语——汉语普通话里,压根儿就没这个音!

你的口腔肌肉,从小到大,就没被训练过来做这个动作。所以,这不是你笨,纯粹是“肌肉没记忆”。这就好比你让一个天天用筷子的人,突然去耍一套眼花缭乱的蝴蝶刀,那肯定抓瞎啊。

所以,第一步,不是埋头傻练,而是要从根儿上理解它。

th音标其实是“一家子”,里面有两个兄弟,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但脾气秉性完全不同。

  • 哥哥:清辅音 /θ/ (念 a-se-ta)
  • 弟弟:浊辅音 /ð/ (念 a-the-ta)

搞混了它俩,你的发音就成功了一半的……错误。所以,咱们必须把它俩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哥哥 /θ/: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只吹气,不说话

这个音,我管它叫“纯吹气音”。它出现在像 think , three , thanks , mouth , path 这样的词里。

【核心要领就三点,记住了!】

  1. 舌尖出鞘: 把你的舌尖,轻轻地,我是说轻轻地,伸出来,放在上下两排牙齿之间。别伸太长,大概1-2毫米,露个头就行。想象一下,你是个害羞的小仓鼠,想探出头看看世界,但又有点害怕。对,就是那个感觉。
  2. 轻咬“住”: 上牙轻轻地搭在舌尖上。注意,是 上去,不是 下去!千万别用你吃排骨的劲儿,否则你发出的就是“t”或者“d”了。就是那种“似碰非碰”的暧昧感,懂吗?
  3. 送气,纯送气: 保持这个姿势,然后,从你的肺里,把气送出来,让气流从你的上牙和舌尖之间的缝隙里钻出去。

整个过程,你的声带是完全不动的。它就是个安静的美男子,只负责吹气,不发声。

来,上道具!

找一张餐巾纸,或者任何薄薄的纸片,放在嘴前。你发/θ/这个音的时候,如果姿势正确,这张纸会被你吹出的气流明显地吹动

现在,跟着我念:

  • th... th... th... (感受气流)
  • think... think... think...
  • three... three... three... (别念成free了啊喂!)
  • Thank you... Thank you... (告别“三克油”!)

看到了吗?纸动了!这就对了!这个/θ/的本质,就是一股被舌头和牙齿“改造”过的气流声。


弟弟 /ð/:一个爱震动的“嗡嗡怪”

搞定了哥哥,弟弟就好办了。这个音,我叫它“震动吹气音”。它出现在 this , that , they , brother , breathe 这些词里。

它的发音动作,跟哥哥/θ/一!模!一!样!

舌尖出鞘 -> 轻咬“住” -> 送气。

【唯一的区别,也是核心中的核心!】

就是在你送气的同时,你的声带要震动

来,再上道具!

把你的手指,轻轻地放在你的喉结上(就是喉咙最突出的那块地方)。

现在,你先发一个/θ/音(th...th...th...),感受一下,喉咙是不是没啥动静?

好,现在,保持嘴型不变,开始发/ð/音,同时让你的声带“嗡嗡嗡”地响起来。

  • th... th... th... (能感觉到手指下面有明显的震动吗?像手机开了静音震动一样)
  • this... this... this...
  • that... that... that...
  • brother... brother... brother...

感受到了吗?那种酥麻的震动感!这就是浊辅音的灵魂!

总结一下,就是一句话的大白话:

  • 不震动喉咙的th,就是 /θ/ (think)。
  • 震动喉咙的th,就是 /ð/ (this)。

就这么简单。你之前觉得难,就是因为没人把这层“震动不震动”的窗户纸给你捅破。


实战演练:从“口吃”到“口若悬河”的魔鬼训练

理论懂了,剩下的就是把理论变成肌肉记忆。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每天花个10-15分钟,跟着下面的步骤来,不出一个月,你就能脱胎换骨。

第一阶段:镜子里的自我审视

  • 找个镜子! 这是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步。你必须亲眼看到自己的舌头位置对不对。很多时候你“感觉”对了,其实在镜子里一看,舌头要么没伸出来,要么伸成了香肠嘴。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舌尖轻轻探出、被上牙搭住的动作,直到它成为你的第二天性。

第二阶段:慢动作分解与对比练习

  • 先练单纯的音: θ... ð... θ... ð... 交替练习,感受吹气和震动的区别。
  • 最小对立组(Minimal Pairs)练习: 这是攻克发音的核武器!把那些你最容易搞混的音放在一起,反复对比着念,让你的耳朵和嘴巴都能清晰地分辨它们。

    • /θ/ vs /s/: think (想) vs sink (下沉)
    • /θ/ vs /s/: mouth (嘴) vs mouse (老鼠)
    • /θ/ vs /f/: three (三) vs free (自由)
    • /ð/ vs /z/: breathe (呼吸) vs breeze (微风)
    • /ð/ vs /d/: they (他们) vs day (天)

    念慢一点,夸张一点,把每个音都送到位。

第三阶段:上句子,上绕口令!

当单个词没问题了,就把它放进句子里,让它在语流中变得自然。

  • 简单的句子:

    • I think this is the three hundredth thing .
    • My fa th er and my mo th er live toge th er wi th my bro th er.
  • 终极绕口令挑战(念完舌头不打结算我输):

    • The thirty-three thieves thought that they thrilled the throne throughout Thursday. (那三十三个小偷认为他们整个星期四都在让王座颤抖。)

    先别管意思,就当是给舌头做体操。一个词一个词地抠,然后连起来,慢慢加速。

第四阶段:融入生活,疯狂模仿

  • 找一部你喜欢的美剧或电影, 找到带有大量th音的片段。比如《老友记》里的Chandler,或者任何语速适中的新闻播报。
  • 开着字幕, 跟着念。不是让你背台词,而是模仿他们的语音语调,特别是th音在句子里的感觉。他是怎么从一个元音过渡到th,又是怎么从th滑到下一个音的。这种“跟读”是培养语感的绝佳方式。

最后的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我知道,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枯燥,甚至有点傻。一个人对着镜子伸舌头,发出“嘶嘶嘶”“嗡嗡嗡”的声音,确实有点中二。

但相信我,语言学习,尤其是语音,没有捷径,只有最笨、最直接的物理训练。你的肌肉记忆不骗人,你喂它什么,它就给你吐出什么。

不要怕犯错,不要怕在练习的时候样子很蠢。你今天对着镜子有多“傻”,明天在别人面前开口就有多自信。那个曾经让你在全班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的th音,终有一天,会成为你口语里最性感、最地道的那一抹亮色。

好了,干货就到这。剩下的,看你的了,朋友。

现在,放下手机,找面镜子,开始你和th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吧。

Let's dothis thingtogether

暴打柠檬红
  • 本文由 暴打柠檬红 发表于 2025-10-0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7961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