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讲,有些东西吧,你可能一辈子都不想看见它,但你又不能不知道它叫啥。
尤其是,当你在一个夏天的午夜,口干舌燥地摸进厨房,打开灯……

“啪”的一声。
世界安静了。
然后,你的瞳孔猛地一缩。
就在你脚边,一个棕黑色的、油光锃亮的、长着两条长长触须的玩意儿,“嗖”地一下,化作一道模糊的残影,消失在了冰箱底下。
那一刻,你的睡意,没了。你的口渴,也忘了。你脑子里只剩下三个字:
“我 X !”
以及一个盘旋在灵魂深处的疑问:这玩意儿,书面语“曱甴”,它……它到底怎么读来着?
是不是很多人下意识就念“甲由(jiǎ yóu)”?或者干脆放弃,直接叫它“小强”或者“蟑螂”?
来,朋友,坐下。今天咱们就来好好盘一盘这个让无数人(尤其是我)汗毛倒竖的生物,以及它那两个看起来就很“生人勿近”的名字。
先说正事儿:曱甴,到底怎么读?
不卖关子,直接上答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yuē yóu
再来一遍,拆开念:
- 曱(yuē) :发音同“ 约 ”,就是约会的“约”。
- 甴(yóu) :发音同“ 由 ”,就是自由的“由”。
连起来就是yuē yóu!
是不是感觉一下就豁然开朗了?下次再看到这两个字,你就可以云淡风轻地告诉身边的人:“哦,这个啊,念yuē yóu。”瞬间感觉自己的文化水平都拔高了那么一丢丢,是不是?
为了方便你记忆,可以开个脑洞:约(yuē)它出来,让它自由(yóu)飞翔?
……算了,这个画面太美我不敢想。会飞的曱甴,那是另一个维度的恐怖,咱们后面再说。
总之,记住,不是“甲由”,不是“嘎杂”,是yuē yóu。这俩字其实是古字,后来在粤语里被广泛使用,专门指代我们亲爱的“小强”同志。所以,这其实是个粤语词,但在普通话里,也按照这个读音来。
从“曱甴”到“小强”,它经历了什么?
好了,发音问题解决了。但你有没有想过,为啥我们现在更习惯叫它“小强”?
这事儿,就得感谢一个人——周星驰。
我敢打赌,每个80后、90后的童年,都绕不开星爷的电影。在他那部经典的《唐伯虎点秋香》里,有这么一个名场面:
唐伯虎(周星驰饰)为了混进华府,不惜上演一出“卖身葬父”的苦情戏,结果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跟他比惨。对方一上来就把自己爹给敲死了,还把自己胳膊给打断了。
眼看就要输了,我们机智的唐伯虎,突然看到一只蟑螂爬过。
他灵机一动,扑上去,悲痛欲绝地喊道:
“小强!小强你怎么了小强?小强你不能死啊!我跟你相依为命、同甘共苦了这么多年,一直把你当成亲生骨肉一样教你养你,想不到今天白发人送黑发人……”
那段表演,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
从那一刻起,“小强”这个名字,就和这种打不死的生物,牢牢地锁死了。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生物学名词“蟑螂”,也不再是那个看起来很吓人的“曱甴”。它被赋予了一种无厘头的、顽强的、甚至有点可怜巴巴的戏剧人格。
“打不死的小强”,这五个字,简直是对它生命力最精准,也最无奈的概括。
你说,这算不算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物种,因为一部电影,在十几亿人心中有了个全新的、流传度更广的昵称。绝了。
我的战争:一部与“小强”斗争的血泪史
光说不练假把式。聊“曱甴”,不聊聊跟它斗争的经历,那都是纸上谈兵。
我,一个在南方长大的孩子,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我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与“小强”斗智斗勇的战争史。
第一阶段:童年阴影——拖鞋与尖叫
小时候,武器库里唯一的装备,就是我爸那只42码的塑料拖鞋。
发现目标后,我妈一声令下,我爸一个箭步冲上去,“啪”地一声巨响,整个世界都清净了。然后就是清理“战场”的环节,那个过程……不提也罢。
最恐怖的是什么?是“未遂”。
就是你鼓足了勇气,高高举起拖鞋,用尽全身力气拍下去——结果抬起来一看,空的!它,居然,躲过去了!
然后,你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以一种超越你动态视力极限的速度,钻进某个你永远也够不着的缝隙里。留下你一个人,在原地怀疑人生,并且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总觉得身上有东西在爬。
第二阶段:化学战争——杀虫剂的迷思
后来,我们家有了更先进的武器:杀虫剂。
那玩意儿,味道刺鼻,但效果拔群。对着一个角落“呲——”地喷上一通,过一会儿,就能看到几具“尸体”四脚朝天地躺在那儿。
但这玩意儿治标不治本。而且,它让我见识到了生命最顽强的形态。
有一次,我对着一只大个的(我怀疑是美洲大蠊),喷了足足有半分钟。它先是疯狂挣扎,跳起了魔性的霹雳舞,然后慢慢不动了。我以为它死了,就去拿纸巾。
等我回来的时候,你猜怎么着?
它!它居然!翻过身来,慢悠悠地,拖着中毒的身体,继续往前爬!
那一刻,我对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它身上,简直得到了最黑暗的体现。
第三阶段:终极恐惧——会飞的“强者”
如果说,地面上的“小强”是恐怖片,那么,会飞的“小强”,就是史诗级灾难片。
是的,你没听错。
它!会!飞!
不是所有品种都会,也不是经常飞。但一旦它决定起飞,那绝对是你生命中难以磨灭的一道疤。
想象一下,一只巴掌大的、油光瓦亮的玩意儿,“嗡”地一声,扇动着翅膀,毫无章法地、径直地、朝着你的脸——飞!过!来!
那一刻,什么人类的尊严,什么食物链顶端的骄傲,全都没了。你只会发出一声这辈子最凄厉的尖叫,然后抱头鼠窜。
那不是飞行,那是“人脸识别精准打击”。
它不往别处飞,就往你身上扑。
我至今都记得,有一次它飞到了我的蚊帐上,隔着一层薄纱,和我深情对视。我整个人僵在床上,一动不敢动,感觉灵魂都已经出窍了。我们对峙了大概有三分钟,最后它可能也觉得没意思,自己飞走了。
那一晚,我开着灯,一夜无眠。
为什么我们如此恐惧又“敬佩”它?
说真的,抛开恐惧不谈,你仔细想想,“小强”这种生物,是不是有点“可敬”?
它存在了超过三亿年,比恐龙还古老。
它什么都吃,纸张、肥皂、头发、胶水……只要是有机物,它就能活下去。
它生命力极其顽强,断了腿能再生,甚至有传言说,头掉了还能活一个星期(因为它的呼吸器官在腹部,最后是饿死的)。
它繁殖能力逆天,一只雌性“小强”一年能生出成千上万个后代。
在核辐射环境下,它的生存能力也远超人类。
所以,我们怕它,可能不仅仅是因为它脏,会传播病菌。
我们怕的,是它那种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法根除的、原始而野蛮的生命力。它代表了我们文明社会的反面——混乱、肮脏、失控。它就像是黑暗中的一个幽灵,时刻提醒着我们,在光鲜亮丽的城市生活之下,依然涌动着一股我们无法掌控的古老力量。
所以,下次当你在家里看到它时,在你举起拖鞋或杀虫剂之前,或许可以花0.1秒的时间,想一想:
这个念作yuē yóu的小东西,这个被星爷赐名“小强”的生物,它见证过恐龙的灭绝,熬过了冰河世纪,未来,大概率还能见证人类的……
算了,还是先把它拍死再说吧。
毕竟,对“小强”最大的尊重,就是送它上路,要快,要准,要狠。
好了,现在你知道“曱甴”怎么读了,也顺便回顾了一下与它斗争的峥嵘岁月。
祝你,和你的家,今晚好梦,永无“强”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