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人生脚本:你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对抗一切虚无的终极武器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就是……整个人像一根泡软了的油条,漂在生活的油锅里,随波逐流。今天被这个浪头推到东,明天被那个漩涡卷到西。我们总在等,等一个机会,等一个贵人,等天气放晴,等水逆结束,仿佛我们的人生是一部设定好的电影,我们只是坐在观众席,等着剧情自动展开……

主观能动性

我曾经就是那个资深“等”派。

等毕业了就好了,等找到工作就好了,等升职加薪就好了,等结了婚就好了。结果呢?一个“然后”接着一个“然后”,生活却好像从来没真正“好”起来过。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摁在水里,偶尔能挣扎着探出头喘口气,看到的也还是那片无边无际、灰蒙蒙的水面。一种温吞的绝望。

直到有一天,我被一句话给“电”了一下。

那是在一个乱糟糟的行业交流会上,一个早就财务自由、闲着没事干跑来分享的大佬,喝得半醉,拿着话筒,对着台下一群眼睛发亮、嗷嗷待哺的年轻人,没有灌任何鸡汤,只是很轻蔑地笑了一下,说:“你们总觉得世界欠你们一个解释,命运欠你们一个剧本。可你们想过没,凭什么?凭什么好事就得轮到你?凭什么你就得是那个主角?”

全场寂静。

我当时就站在台下,感觉像被人迎面泼了一盆冰水,从头凉到脚,然后一股火又从脚底板“噌”地烧上来。

是啊,凭什么?

我们习惯了把自己当成一个结果。家庭环境的结果,教育背景的结果,社会潮流的结果。我们是被动的,被塑造的,被安排的。我们聊起自己的不如意,总能找到一堆“凶手”——原生家庭、狗屎运、傻逼领导、不靠谱的队友……唯独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我们是受害者,多无辜啊。

但就是从那天起,我开始琢磨一个词儿——主观能动性

这词儿听着特学术,特枯燥,像是政治课本里扒出来的。但你把它嚼碎了,咽下去,会发现那味道,是火药味的,是血腥味的,是带着铁锈味的自由。

它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去他妈的“剧本”,老子自己写!

一、你不是木偶,你是那个提线的人

别再把自己当成环境的产物了。真的。

我有个朋友,小A,三本院校毕业,专业天坑,扔人堆里都泛不起一个水花的那种。刚毕业那会儿,我们都惨,但他尤其惨。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面试机会寥寥无几,好不容易找个工作,干了仨月公司倒闭了。他整天唉声叹气,说自己“命不好”。

后来有一次,我们几个一起喝酒,他又开始祥林嫂附体,控诉命运不公。我当时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直接把酒杯往桌上一顿,冲他吼:“你除了抱怨,还会干嘛?你命不好,那你打算就这么烂一辈子吗?”

他愣住了。我也愣住了。

那次不欢而散。大概有半年,我们没怎么联系。我以为这朋友要丢了。结果半年后他突然找我,人瘦了一圈,但眼睛里有光。

他干了什么?他没去继续海投那些他根本不占优势的岗位,而是把自己关起来,花了三个月,硬是把视频剪辑和后期包装从零学到了能接活的水平。没钱报班,就啃B站上那些免费教程,一个一个地啃,每天对着电脑十几个小时,困了就用凉水泼脸。

他说:“你那天骂得对。我总觉得自己是个木偶,线在别人手里。后来我想明白了,线就在我自己手里,只是我一直懒得抬手去抓而已。”

现在?他开了一个小小的个人工作室,专门给一些美食博主做视频,忙得脚不沾地,也乐在其中。他的人生逆转了吗?谈不上什么惊天逆地,但他不再是那个漂在油锅里的油条了。他给自己造了条船,虽然小,但好歹有了方向,有了船桨。

这就是主观能动性。它不是让你一夜暴富的魔法,而是让你在发现自己被困在泥潭里时,选择挣扎,而不是躺平、下沉。

二、警惕那些“伪努力”的陷阱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会说:我也很努力啊,为什么还是不行?

这就要提到一个关键点了。主观能动性,绝对不等于“瞎折腾”或者“自我感动式的伪努力”。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 每天转发各种“干货”文章,收藏夹里躺着上千个G的教程,但从来没点开看过第二个。
  • 朋友圈里天天打卡健身、读书、学英语,姿势摆得足足的,但一问具体学了啥,支支吾吾说不出来。
  • 看起来每天都很忙,从早到晚,行程排满,但一年到头,个人能力和银行存款都没啥变化。

这种“努力”,本质上是一种逃避。

他们害怕真正面对核心问题,害怕需要深度思考和持续投入的“硬骨头”,所以选择用一些低水平、重复性的“忙碌”来麻痹自己,给自己一种“我已经尽力了”的心理安慰。

真正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思考”“选择”在里面的。

它要求你:

  1. 诊断问题 :你得像个医生一样,冷静地剖析你当下的困境。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是能力不行?是方向错了?还是心态崩了?别急着开药,先搞清楚病根。
  2. 设定目标 :这个目标不是“我要变有钱”这种空泛的口号,而是具体的、可执行的。比如,“我要在三个月内,独立剪出一条10分钟的Vlog,包含转场、配乐、调色。”你看,这就具体多了。
  3. 付诸行动,并持续反馈 :行动,行动,行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且这个行动不是闷头瞎干,而是要像打游戏一样,不断看自己的“经验值”涨了没,“技能”解锁了没。做得不好?调整。遇到瓶颈?换个思路。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是充满博弈的。

主观能动性最迷人的地方,恰恰在于这种“操盘感”。你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你成了自己人生的项目经理、CEO、总导演。

三、从最小的“掌控感”开始,夺回你的力量

我知道,对于一个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的人来说,一下子让他“掌控人生”,太难了,像让他徒手去举一辆汽车。

没关系,我们可以从最小的事情开始。

从今天起,别想那些宏大的目标。你就去做一件,一件微不足道、但100%由你说了算的小事。

  • 比如, 把你的房间,整理得一尘不染。 每一个物件都摆在你希望它在的位置。这个空间,完全由你掌控。
  • 比如, 坚持7天,每天做一道你没做过的菜。 从买菜、洗菜、切菜到下锅,每一步都由你决定。好吃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创造了一样东西。
  • 比如, 给自己定一个“无手机”时段。 哪怕只有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里,你不是被信息流推着走,而是你自己决定了你要做什么。看书、发呆、听音乐,都行。

这些事,看起来跟成功、赚钱、逆袭,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但它们会像一颗颗小石子,在你死水一般的心湖里,激起一圈圈涟漪。它们在潜移默化地告诉你一个事实:“我是可以的。我是可以控制一些事情的。我不是完全无力的。”

这种最原始、最微小的“掌控感”,就是主观能动性的火种。

当你能掌控自己的床铺,你就会开始相信,你或许也能掌控自己的书桌。当你能掌控自己的书桌,你就会开始相信,你或许也能掌控自己的时间。当你能掌控自己的时间,你就会开始相信,你或许……也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这个世界确实有很多不公平,有很多我们无法改变的“设定”。我们没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没法左右宏观的经济,甚至没法保证出门不遇上大雨。

但我们永远,永远可以选择,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这一切。

是像一块被冲上岸的浮木,静静地等待腐烂?

还是像一个手握船桨的水手,哪怕面对惊涛骇浪,也要拼了命地,划向自己想去的那个方向?

答案,在你手里。

那支笔,也一直都在你手里。

现在,你想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四果汤
  • 本文由 四果汤 发表于 2025-10-1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7983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