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feed过去式”,我脑子里不是那种枯燥的语法表,什么“feed-fed-fed”的,不是。它在我这里,简直就是一扇时光的任意门,一推开,各种带着温度、带着味道、带着故事的画面就一股脑儿地涌过来,没个消停。你知道吗?一个简简单单的“fed”,它承载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动作的完成时态,它更是我们生命里,那些被滋养、被填满、甚至是我们主动去填满的,所有过往的痕迹。
咱先别扯那些大道理,就从最最朴素的开始吧。你小时候,是不是也特讨厌被喂饭?我记得我妈追着我,手里攥着个小飞机勺子,嘴里还模仿着飞机轰鸣声,只为了把我那一口白粥、一口蒸蛋给“喂”进嘴里。那时候觉得烦透了,恨不得赶紧自己拿勺子。可现在回想起来,那勺子里喂进的,哪里是单纯的饭食?那是母亲的耐心,是她眼神里溢出来的宠溺,是那种,你即便再调皮捣蛋,也有人无条件为你付出、把你照顾得妥妥帖帖的安全感。那种被“fed”的感觉,是生命最初的温暖,它打了个底,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被爱。

再大一点,我养了只小狗,金毛,名叫“球球”。它刚来我家的时候,小小的一团,怯生生的。我每天蹲在它面前,小心翼翼地把狗粮拌好,轻轻放在它嘴边。看它哼哧哼哧地吃,吃得小肚子圆滚滚的,我的心也跟着圆满起来。那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原来“喂养”这种事,它不是单向的付出。你付出食物,付出精力,可你收获的,是那种纯粹的信任,是小家伙摇着尾巴扑向你时的欢快,是它在你脚边安静趴着,给你带来的一份沉甸甸的陪伴。我“fed”它,而它,也“fed”回我一份无与伦比的责任感和爱。这种循环往复的滋养,构成了生活最动人的底色。
当然了,生活嘛,它不光是喂饭、喂狗这么简单。我们的心,我们的脑子,也无时无刻不在被各种东西“fed”。
想想读书那会儿。我有个历史老师,王老师。他讲课从不照本宣科,每次都像讲故事一样,把那些遥远的朝代、那些复杂的人物关系,讲得跌宕起伏,活灵活现。他会在讲到项羽乌江自刎时,声情并茂地模仿他那一声长叹;会在提到李白醉酒赋诗时,眼神里都带着几分狂傲的洒脱。那时候,我们可不是被动地听课,我们是被他充满激情的讲述“fed”着, fed进了对历史的浓厚兴趣,fed进了对文学的敬畏之心。他喂养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好奇心和浪漫情怀。那些被他“fed”过的下午,窗外偶尔有蝉鸣,教室里,我们几个愣头青的眼睛里,全是光。到现在,偶尔读到某些历史典故,脑海里还会自动浮现出王老师绘声绘色的样子,那个声音,那种情感,它就这么被“fed”进了我的记忆深处,成了我的一部分。
可这世上,被“fed”的东西,可不都是香甜可口的。
你有没有那种经历?跟一个负能量爆棚的人聊天,他像个情感黑洞,不停地把他的抱怨、他的不满、他对世界的绝望一股脑儿地“fed”给你。刚开始你可能还想安慰几句,可听着听着,你会发现自己的情绪也被拖拽进去,变得低落、烦躁。那感觉,就像被强制喂食了一堆过期变质的垃圾食品,胃里翻江倒海,只想吐出来。你看,我们大脑和心灵的“胃口”,可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得多。那些我们不加筛选就随意接受的信息,那些无意识中被灌输的观念,都在悄无声息地“fed”着我们,塑造着我们的世界观和情绪底色。有些“fed”进来的是营养,有些却是有毒的。
工作之后,这种“fed”的体验更是无处不在。我记得刚入行那几年,每天都被各种新知识、新技能“fed”着。从前辈那里学的,从书本里啃的,从失败中摸索出来的,就好像一个巨大的信息洪流,把我裹挟着向前。那是一种带着压力的成长,有点儿像被填鸭,有时候喘不过气来。但正是那些“fed”进去的硬核知识和实战经验,才让我一步步站稳脚跟。
但更有意思的是,我们每个人,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给自己的某些“瘾”头“fed”养着。比如我吧,就爱刷短视频。你滑动一下,系统就立刻“fed”给你下一个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像个永远不会停歇的投喂机。短短几十秒,就能让你大脑分泌多巴胺,产生短暂的愉悦。然后你又忍不住滑动,再滑动,就这样,你的注意力、你的时间、甚至你的耐心,都被这种快节奏、碎片化的信息流一点点地“fed”掉了。回过神来,一个小时没了,什么也没干,就这么被“fed”了个空虚。这简直就是一种现代版的“饥饿营销”,让你感觉一直在“吃”,却从未真正饱足。
所以,你看,这个“fed过去式”,它不只是一个语言现象,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生命中无数个瞬间。那些我们曾经被父母无微不至地“fed”过的饭菜,被老师孜孜不倦地“fed”过的知识,被朋友真诚无私地“fed”过的信任和爱;也包括我们自己,曾经小心翼翼地“fed”过一只小动物,曾经倾尽所有地“fed”养过一个梦想,甚至无意识地“fed”养过自己的拖延症、焦虑感……
这些“fed”过的时光,它们过去了,成了“过去式”。它们不会再重来,但它们的痕迹,却实实在在地留了下来。那一口饭,让你的身体得以成长;那一句鼓励,让你的心有了力量;那一番争执,让你学会了反思和理解。生命中的每一次“fed”,无论好坏,都是我们成长的养料,塑就了今天的我们。它们像一个个微小的齿轮,推动着我们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
如今,我时常会停下来想,我现在正在“fed”什么?我有没有在“fed”我的好奇心,让它保持活力?我有没有在“fed”我的创造力,让它不至于枯竭?我有没有在“fed”我的家人和朋友,给予他们真诚的关爱和支持?更重要的,我有没有在有意识地选择,哪些东西,我是愿意被“fed”的,哪些又是必须坚决拒绝的?
人生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喂养”游戏,我们既是接受者,也是给予者。那些被“fed”的过去,构成了我们最真实的来路;而我们现在正在“fed”的,则决定着我们未来的去向。所以啊,别再把“fed过去式”当成一个冰冷的语法词汇了。它,是温度,是回忆,是选择,更是我们生命里,那些被滋养、被填满、也曾被我们倾力填满的,所有有血有肉的,时光印记。
愿我们都能被善意滋养,也能用善意,去滋养这个世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