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同学,或者……未来的同学。
我知道你可能正被这个问题给烦得够呛。七大姑八大姨围着你,嘴里念叨着“考上好大学,就有好工作”,老师们苦口婆心,“上了大学你们就轻松了”。

得了吧。
这些话,跟“我这是为你好”一样,听着没错,但总觉得味儿不对。为了找个好工作?为了学点以后用得上的知识?这些答案太标准、太正确,正确得像块塑料水果,看着像那么回事,一咬全是空。
今天,我想跟你聊聊我心里那个更野、更真实的答案。别把我当什么人生导师,就把我当成一个刚从那条河里扑腾上岸没几年的学长,身上还带着点水汽,跟你唠唠嗑。
大学,是老天爷赏给你的“人生新手保护期”
你琢磨琢磨,从你记事儿起,是不是一直活在一条既定的轨道上?小学、初中、高中……你的任务只有一个:考试,考高分,考上好学校。你像一辆上满了发条的玩具车,终点线画得清清楚楚。
可高考结束那一刻,发条“啪”地一下,松了。
突然之间,没人早上6点踹你起床,没人管你晚上几点睡觉,没人逼你必须学什么。世界在你面前“轰”的一声,炸开成一个巨大的、充满选项的迷宫。
这时候,你慌不慌?
绝大多数人都慌。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学怎么解题,却没人教我们怎么提问,怎么选择。
而大学这四年,就是你人生中唯一一段,可以理直气壮地犯错、不计后果地探索、纯粹为了“我想”而不是“我该”去做选择的黄金时代。
它是一个巨大的缓冲垫,接在你高度紧绷的高中和即将把你按在地上摩擦的社会之间。
在这个“新手保护期”里:
- 你可以花一个学期的时间,就为了搞明白自己其实一点也不喜欢当初高分考进来的王牌专业。这代价是什么?可能就是几门课的绩点,而不是一份让你干呕的辞职报告和断掉的社保。
- 你可以用学生会主席竞选的惨败,来搞懂人际关系的复杂和自身能力的边界。这代价是什么?可能是一时的没面子,而不是一次让你丢掉饭碗的职场倾轧。
- 你可以谈一场奋不顾身、蠢得冒泡的恋爱,失恋了就在宿舍哭个天昏地暗。这代价是什么?是几包纸巾和兄弟/闺蜜的通宵陪伴,而不是离婚协议书和财产分割。
看明白了吗?大学是一个高容错率的“人生模拟器”。在这里,你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去试最高光的梦想和最傻的错。这玩意儿,一旦你踏入社会,可就成了奢侈品,甚至是违禁品。
不是学知识,是学会“搞定”一切
“大学能学到什么?”
我告诉你,四年下来,你专业书里的具体公式、理论模型,能忘得一干二净。真的。别不信。
那你到底学了啥?
你学会了在一周之内,把一篇八竿子打不着的陌生课题,从查资料、列提纲到憋出八千字论文,还能像模像样地做个PPT上台演讲。
你学会了在考试前三天,对着一本砖头一样厚的、从未翻开过的教材,精准地划出重点,然后用一种近乎玄学的方式把它塞进脑子里,并奇迹般地通过考试。
你学会了跟各种奇葩队友组队做项目,有的全程划水,有的疯狂抢功,你一边心里骂骂咧咧,一边还得把活儿干完,最后体面地展示成果。
你发现了吗?这些都不是具体的“知识点”。
大学教你的,不是答案,而是面对没有答案的问题时,你那副从容不迫、搜肠刮肚、东拼西凑还能搞定的操蛋样儿。
这种“搞定”的能力,才是未来你安身立命的真本事。老板扔给你一个全新的项目,客户提出一个无理的要求,生活给你一记突如其来的耳光……你脑子里第一时间蹦出来的,不是“我不会”,而是大学宿舍里,在挂科的边缘疯狂试探后练就的肌肉记忆:“没事儿,我搞得定。”
最宝贵的财富?是那些“无用”的人和“无用”的事
我至今都觉得,大学给我最珍贵的东西,不是那张毕业证,而是几段关系和一些记忆。
是你那个睡在上铺的兄弟,他来自一个你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小县城,能跟你彻夜不眠地聊宇宙、聊姑娘、聊未来,他让你知道中国原来这么大,人的活法原来这么多。
是那个在图书馆偶遇的、哲学系的学姐,她跟你聊加缪和萨特,让你第一次思考“人活着到底图个啥”这种形而上的问题。虽然你可能听得云里雾里,但你那被数理化填满的脑子里,仿佛被凿开了一道光。
是你为了凑学分选的《西方艺术史》,那个老教授在课上放着幻灯片,讲着拉斐尔的圣母像,阳光从窗户斜着打进来,你昏昏欲睡。但十年后,当你站在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看到真迹时,脑子里突然就响起了那个下午的蝉鸣和教授的语调。
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用”?
它们不能帮你升职加薪,不能帮你买房买车。但它们会像墨水滴进清水一样,慢慢渗透进你的生命里,让你变成一个更丰富、更多元、更立体的人。
它们让你在面对这个操蛋的世界时,除了“有用”和“没用”的二元对立,还能看到“有趣”和“无趣”、“美”和“丑”的维度。它们让你在996的间隙,还能抬头看看月亮。
行了,说点最俗的:那张纸,它就是一张门票
聊了这么多诗和远方,咱们也得回到眼前的苟且。
大学文凭,到底重不重要?
要了亲命的重要。
别信那些“学历无用论”的毒鸡汤。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这张纸,就是你参与社会游戏的入场券。
它就像一场热门演唱会的门票。有了它,不保证你能在内场蹦迪,不保证你能和偶像握手。但是,没有它,你连场馆的门都进不去,只能在外面听个响儿。
它筛选掉了大部分人,为你争取到了一个被看见、被选择的机会。HR在成千上万份简历里,第一眼看的就是你的学校和学历。这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所以,上大学,也是为了拿到这张最基本的、能让你坐上牌桌的门票。有了它,你才有机会去展示你那些在“新手保护期”里练就的“搞定”能力,去兑现你那些被“无用之事”滋养过的有趣灵魂。
所以,为什么上大学?
别再用那些空洞的大道理骗自己了。
去上大学,是为了那四年可以犯错的自由,是为了结交一群可能一辈子都忘不掉的“狐朋狗友”,是为了在深夜的宿舍卧谈会里,重新塑造自己的三观。
是为了习得一身“管他娘的什么难题,老子都能搞定”的强悍生存技能。
是为了让自己的世界观,除了ABCD标准答案,还能容得下更多的可能性和更丰富的色彩。
最后,才是为了那张能让你入场参与下一轮游戏的,薄薄的、但又沉甸甸的纸。
它不是人生的终点,恰恰相反,它是一个让你能更好地出发的起点。它给你的,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去吧,去那个充满了无限可能的地方,去野蛮生长,去尽情犯错,去成为一个连你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更有意思的混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