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e的过去式,远不止Took那么简单:聊聊那些被时间拿走(Taken)的一切

嘿,问你个事儿。

“take”的过去式是啥?

take的过去

我猜你脱口而出—— took 。T-O-O-K。小学英语老师要是听到,肯定会欣慰地点点头,给你记上一朵小红花。

对,没错,语法上是这样。但你有没有在某个深夜,或者某个挤得像罐头的地铁车厢里,突然觉得,这事儿……其实没那么简单?“take”的过去,它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面孔,一个叫 took ,另一个,叫 taken

一个是你主动出击,是你伸出手去抓。另一个,是被动承受,是某种东西从你生命里被硬生生抽走。

这两个词,构成了我们全部的过去。真的。


我“Took”的那些瞬间,像一枚枚发烫的勋章

先聊聊 took 吧。这个词,充满了力量感。它是我,是我们,作为主语,发出的动作。

我记得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took” something,不是偷拿了邻居家树上的苹果,而是我took a risk

那会儿我还在一家所谓的“大厂”里拧螺丝,每天对着KPI和PPT,感觉自己的灵魂正在一寸寸被磨成灰。身边所有人都说,忍忍吧,薪水不错,履历好看。可我受不了了。真的,那种感觉就像穿着一件湿透的毛衣,又冷又重,脱不下来。

然后有一天,我没跟任何人商量,走进老板办公室,把辞职信拍在了他那张油光锃亮的红木办公桌上。我“took”了这个决定。

那一刻,我脑子里什么都没想。没有未来的规划,没有下家的offer,只有一种近乎野蛮的冲动。就是现在,就是我,我要拿回我自己的时间。

走出那栋玻璃幕墙大厦,下午四点的阳光刺得我眼睛发疼,我却笑了。那是我成年之后,笑得最畅快的一次。那一刻的自由,是我主动 took 来的。它代价高昂,前途未卜,但它滚烫,是活着的证明。

我们的人生,不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took”组成的吗?

  • 你 took a chance ,鼓起毕生勇气,对那个喜欢了很久的人说了“我喜欢你”。不管结果如何,那个勇敢的瞬间,永远刻在了你的生命里。
  • 你 took a photo ,在某个风景绝美的地方,试图把那一秒的震撼定格。虽然你知道,照片永远无法还原当时的呼吸和心跳,但你还是按下了快门,因为你想“拿走”那一刻。
  • 你 took someone’s hand ,在人潮汹涌的街头,那个瞬间,你等于向全世界宣布,这个人的喜怒哀乐,你愿意分担一部分。这是一个承诺,是你主动承担起的责任。

这些我们主动 took 的东西——一个决定、一次机会、一份感情、一段责任——它们构成了我们履历上的高光时刻。它们是我们故事里的英雄壮举,是我们深夜emo时,能把自己从泥潭里拽出来的一根绳索。

它们证明,我们不只是被生活推着走,我们曾经,至少曾经,狠狠地掌过舵。


被“Taken”走的那些,是刻在骨头上的年轮

聊完了 took ,该说说那个更沉重,也更真实的词了—— taken

be taken 。被动语态。

这个词组一出来,主语就不是我们了。我们成了宾语,成了那个承受动作的对象。生活,或者说时间,才是那个看不见的主语。

它才是那个真正的“taker”。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很多东西,不是你不要了,是它就那么……没了。

最先被 taken 走的,是时间。这玩意儿最不讲道理。它不像钱,花了还能挣。时间是单向的,流走了,就是永久性的损失。

我前几天翻看大学时的照片,看到一张自己在宿舍楼下草坪上弹吉他的照片。阳光很好,我穿着白T恤,笑得一脸傻气,好像全世界的烦恼都与我无关。我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很久,突然意识到,照片里的那个少年,以及他所拥有的那种毫不设防的快乐,已经被 taken away 了。

不是我主动丢弃的,我甚至万分怀念。但它就是不见了,被日复一日的工作,被复杂的人际关系,被还不完的账单,给悄无声息地“拿走”了。

然后,是人。

有些人的离开,也是一种 taken 。他们从你的生命里被拿走了。可能是争吵,可能是误解,也可能……就是命运。你手机通讯录里,是不是也躺着那么一两个再也不会拨通的号码?你不是主动删除的,但你知道,那个人,已经被时间 taken 出了你的世界。

这种“被拿走”的感觉,带着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你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就像沙子从指缝里流走,你握得越紧,流得越快。

还有我们的天真,我们的健康,我们曾经坚信不疑的某些东西……

它们都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一点点地 were taken 。这过程缓慢而持续,以至于我们常常是在某个瞬间才恍然大悟:“卧槽,那东西去哪儿了?”

这才是生活最真实,也最残酷的一面。它不像电影,总有英雄力挽狂澜。在“taken”面前,我们都是手无寸铁的普通人。


Took vs. Taken:一场永不停止的拔河

所以你看,我们每个人的过去,其实就是一部关于 took taken 的编年史。

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很多时候,“took”和“taken”是一体两面的。

就像我当年辞职。我 took a risk,拿回了自由。但同时,那份稳定的收入、那个光鲜的title,也就被 taken away 了。你选择了一条路,就意味着另一条路上所有的可能性,都被命运从你面前“拿走”了。

你选择 take his hand ,与一个人共度余生。那么,与其他任何人发生故事的可能性,也就被 taken away 了。

人生,本质上就是一场“拿”与“被拿走”的永恒拔河。

我们拼尽全力去 take 我们想要的——事业的成功,爱人的拥抱,理想的实现。

而时间与现实,则在另一头,不断地 take away 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精力,我们的某些幻想。

这场拔河,没有终点,也没有绝对的赢家。

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赢了,因为我们 took 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我们站在高光之下,享受掌声。但夜深人静时,我们又会为那些被 taken 走的东西而感到怅然若失。


所以,别再简单地把“take的过去”看成一个无聊的语法点了。

它就是我们的人生本身啊。

Took ,是你主动选择留下的烙印。 Taken ,是生活强加给你的成长。

前者定义了你的勇气,后者定义了你的深度。

现在,我不怎么纠结那些被 taken 走的东西了。因为我知道,那些失去,那些空洞,那些无能为力的时刻,和那些我奋力 took 来的勋章一样,共同塑造了今天的我。

我柜子里那些“took”来的战利品,和我心里那些被“taken”走的空洞,加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故事,有血肉,会笑也会疼的,活生生的人。

所以,朋友,下次当有人问你“take的过去式是什么”的时候,你可以笑着告诉他:

“是 took ,也是 taken 。是我拿走的一切,也是拿走我的一切。”

那么,轮到你了。

这些年,你勇敢地 took 了什么?又有什么,被悄悄地 taken away 了?

 
廿四味
  • 本文由 廿四味 发表于 2025-11-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8054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