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说起永修一中,我总得先叹口气,不是因为别的,就因为那段日子,真是活得又累又过瘾,又煎熬又热血,现在回想起来,嘿,还真有点儿想念。你问我永修一中是个啥地方?在我心里,它可不只是个学校的名字,那是我青春期所有酸甜苦辣的大熔炉,是我从一个懵懂少年跌跌撞撞走向成年的见证者。它啊,简直就是我生命里,一块儿谁都替代不了的“底色”。
还记得我第一次踏进永修一中校门那会儿,是夏天,太阳毒得要命,热气从水泥地上蒸腾上来,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那会儿,校门不算特别气派,甚至有点儿老旧,两边是几棵有些年头的大樟树,树影斑驳地洒在地上,透着股子沉甸甸的历史感。当时我心里挺忐忑的,毕竟是从乡下考过来的,总觉得这里的人和事,肯定都跟我以前见过的完全不一样。结果呢?还真有点不一样,但又没完全不一样,那种微妙的、只属于一中的气质,你得慢慢咂摸,才能品出来。

教学楼,说实话,真没现在那些新学校那么现代化,都是那种好几层、灰不溜秋的水泥建筑。可就是这几栋楼,藏着我们多少秘密,多少努力,多少笑声和泪水啊!我最喜欢的是三楼靠窗的那个位置,因为天气好的时候,能看到操场上有人打篮球,偶尔还能听到他们为了一个球权争得面红耳赤的吼声。那种声音,配着老师在黑板上“沙沙”写字的粉笔声,就构成了一中特有的“BGM”。考试前,教室里永远弥漫着一股子墨水味儿和纸张的清香,偶尔夹杂着几声压抑的咳嗽,或是谁偷偷摸摸翻书的窸窣声。那会儿,大家都是铆足了劲儿往前冲,谁也不想掉队。那种氛围,紧张是紧张,可也特别纯粹,特别燃。
要说起一中的老师们,那可真是“群英荟萃”,个个儿有自己的“绝活儿”。我那会儿的数学老师,姓李,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平时不苟言笑,讲起课来那叫一个清晰、严谨,板书写得跟印刷体似的。我们私底下都说,李老师的眼镜里藏着宇宙的奥秘。可别看他严肃,偶尔也会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幽默,把我们逗得哄堂大笑,然后他自己脸上却还是一本正经的。还有语文老师,那是真有“文艺范儿”,她讲古诗词,就像是在给我们描绘一幅画,一个意境,而不是简单地解释字面意思。她教会我,文字是有温度的,是可以触动灵魂的。我记得有一次,我作文写跑题了,她把我叫到办公室,没批评,反而跟我聊了聊我对生活的一些看法,然后告诉我,写作首先得“真”,得有自己的思考。现在想想,那堂“额外辅导”比多少标准作文课都管用。
宿舍生活?哈哈,那简直就是一出出活生生的青春偶像剧,只不过主角们都顶着黑眼圈,脸上写满了“困”。我们宿舍六个人,来自不同的乡镇,刚开始有点儿拘谨,后来熟了,那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晚上熄灯后,才是真正的“自由时间”。我们躺在床上,用手电筒当光线,聊梦想、聊八卦、聊隔壁班那个谁谁谁,偶尔还会偷偷地吃点儿家里带过来的零食。宿管阿姨的脚步声,成了我们宿舍最敏感的警报。只要一听到,所有人瞬间噤声,装睡。那种集体“作案”的刺激感,现在想想都觉得好笑。夏天的蚊子特别多,半夜里,整个宿舍都在“啪啪啪”地拍蚊子,那个声音,简直是永修一中夏夜的“交响乐”。在那样一个逼仄的空间里,我们学会了包容,学会了分享,也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小确幸。
操场,那也是个充满了故事的地方。跑早操的时候,我们一群人迷迷糊糊地跟着队伍,喊着不着调的口号,感觉身体不是自己的。课间和放学后,操场就活过来了。男生们穿着大裤衩,光着膀子,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呐喊声震天响;女生们则喜欢在跑道上散步,三三两两地聊着天,偶尔还会跑到场边给男生们加油。我最喜欢晚自习下课后,偷偷溜到操场边,吹吹晚风,看看月亮,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了。那会儿,心里总有那么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但又觉得未来充满希望。那种矛盾又统一的感觉,可能就是青春吧。
永修一中,说到底,它教会我的,不光是那些数理化公式,不光是那些古诗文的背诵。它更像是一个无形的导师,教我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坚持不懈,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去规划自己的未来。那段日子,我们为了分数斤斤计较,为了一个进步欣喜若狂,为了一个失利沮丧不已。压力是巨大的,高考像一座大山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可也正是这份压力,把我们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磨砺成了懂得拼搏、懂得担当的青年。
现在,每当我路过永修一中,看着那熟悉又有点陌生的校门,总会忍不住停下脚步,多看几眼。门卫大爷也许换人了,教学楼可能翻新了,甚至门口那几棵樟树,好像也更高更壮了。但那种骨子里透出来的“精气神儿”,那种一代又一代永修一中人传承下来的“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却从未改变。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无数的学子,也维系着我们这些毕业多年的人。
我的青春,有一大半的底色,都是永修一中涂抹上去的。它给了我知识,更给了我一种看世界的角度,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它告诉我,吃苦是福,坚持是金。它也让我明白了,那些年,我们一起在教室里瞌睡,一起在操场上流汗,一起在宿舍里谈天说地,都是生命中最宝贵的回忆。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在永修一中度过的青葱岁月,是真正无法复刻的,它们深深地烙在我心上,成了我走到哪里都带着的一份温暖、一份力量。
如果你问我,永修一中怎么样?我会笑着告诉你:那是个能让你脱胎换骨的地方,是个能让你找到自己,也能让你学会飞翔的地方。它不完美,但它足够真实,足够有血有肉,也足够让人怀念。它就是这样,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一代又一代永修人的成长与蜕变。而我,很庆幸,曾是其中一员。永修一中,我的青春印记,永远都在这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