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总分750:不只是一个数字,更是我们逝去的青春和未来的门票

说真的,每次有人跟我提“福建高考总分”这几个字,我的DNA都得狠狠动一下。

那串数字,750

福建高考总分

一个冰冷的,却能点燃整个夏天,甚至影响一个人好几年的数字。它像个幽灵,从你踏进高中的那天起,就飘在你身后,偶尔在你刷题刷到凌晨两点,眼皮打架的时候,冷不丁地拍你一下,告诉你:嘿,老兄,我可盯着你呢。

对于还没经历过的人,或者已经离得很远的人来说,750,不就是个满分值吗?语数外各150,再加三科,凑一凑不就完了?

呵呵,要是真这么简单,福建的夏天就不会有那么多眼泪和啤酒了。

750分的背后,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饥饿游戏”

咱们先来把这750分给拆骨扒皮,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现在的福建,搞的是“3+1+2”模式。听着是不是特像什么商业套餐?A餐B餐加小食?差不多就那意思。

  • “3”是雷打不动的 :语文、数学、外语。这三位大佬,每人手握 150分 的生杀大权,卷面分就是你的最终得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实打实的,童叟无欺。这是战场上的主炮,正面硬刚,没半点花里胡哨。

  • “1”是二选一的命运岔路口 :物理 or 历史。你选了哪个,就等于给自己的大学专业方向定了个大概的基调。想搞理工科?那没得说,物理这块硬骨头你必须啃。想钻研文史哲?那历史的长河就等你跳了。这也是 100分 的原始分,直接计入总分。

到这儿,语文(150) + 数学(150) + 外语(150) + 物理/历史(100) = 550分。这550分,是你的“基本盘”,是你用一支笔一个字一个字凿出来的江山,很实在。

但真正让人心跳加速,玩出各种“骚操作”的,是剩下的“2”

  • “2”是四选二的策略博弈 :从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这四门里,挑两门你最拿手的。注意,重点来了,这两门,每门满分也是100,但它玩的不是原始分,而是—— 赋分制

让人又爱又恨的“赋分制”,到底是个什么鬼?

我跟你打个比方。

赋分制,就像是你参加了一场武林大会,但最后排名的,不是看你打倒了多少人(原始分),而是看你在所有参赛选手里的排名百分比

你以为你化学考了90分,牛逼了?嘿,对不起,这次化学卷子简单,全省都是高手,考90分的人一抓一大把,可能你排名只在前30%。

隔壁老王,地理只考了85分,但他哭着告诉你,这次地理卷子难得像天书,全省考生哭爹喊娘,他这85分,已经是全省排名前5%的水平了!

最后结果出来,你猜怎么着?

赋分系统会根据排名,把分数重新“拉”到一个固定的区间里(比如30分到100分)。老王那前5%的排名,可能被“赋”到了95分以上;而你那前30%的排名,可能被“赋”到了88分。

你考的90,最后变成了88。他考的85,最后变成了95。

刺激不刺激?魔幻不魔幻?

这就是赋分制的核心:你的分数,不取决于你有多强,而取决于你和你那帮选了同一科的“对手们”比,你有多强。

所以啊,选科的时候,那叫一个纠结。不仅仅是看你喜不喜欢,擅不擅长,还得偷偷打听:学霸们都选了啥?哪个组合大神少,容易“出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了,这是赤裸裸的策略、是博弈、是信息战!它让高考这潭水,变得更深,也更浑浊,充满了不确定性的魅力(或者说,折磨)。

分数之上,是活生生的人和滚烫的青春

聊完了冰冷的规则,我想聊点有温度的。

我到现在还记得查分那个下午。

整个房间里只有空调的嗡嗡声和我“咚咚咚”的心跳声。我爸妈假装在客厅看电视,但音量开得贼小,耳朵肯定都竖着呢。我颤抖着手,一遍遍输着准考证号和密码,总觉得会输错。

当那个总分弹出来的时候,世界安静了三秒钟。

然后,是狂喜?是失落?还是麻木?

其实都不是。是一种巨大的、空洞的释放感。好像背了三年的巨石,被人“哐当”一下拿走了,身体轻得要飘起来,但同时又不知道手脚该往哪儿放。

那750分,在那一刻,就是我整个高中时代的墓志铭。

为了它,我们见过福州凌晨四点的天空,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刚从一堆“五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里抬起头,揉揉酸涩的眼睛;为了它,我们在闷热的夏天,听着窗外的蝉鸣,忍着困意,一遍遍背着那些枯燥的政治条文和历史年份;为了它,我们喝过的咖啡和红牛,瓶子连起来可能能绕操场一圈。

一分,在福建,可能就是一操场的人。这话一点不夸张。可能你多了这一分,就能从一个普通的“本一”跳到一个“211”的边缘;少了一分,就和心仪的大学专业擦肩而过。

这种残酷,让那750分变得无比沉重。它像一个标签,在那个夏天,死死地贴在你身上。亲戚朋友的电话,同学间的互相试探,饭桌上的谈资,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那个数字。

考得好的,仿佛瞬间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光芒万丈;考得不好的,连呼吸都觉得带着一股子“对不起全世界”的亏欠感。

但说真的,然后呢?

然后,这个曾经决定你命运的数字,会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迅速贬值。

当你拖着行李箱,踏入大学校门,你会发现,没人再关心你的高考总分是650还是550。你的室友可能来自天南海北,他们只关心你打游戏坑不坑,晚上睡觉打不打呼,愿不愿意帮忙带份饭。

你的教授,更不会因为你高考数学150就对你青眼有加。他的眼里只有你的论文、你的课堂表现、你的项目能力。

工作之后,就更别提了。你的简历上,“高考总分”这一栏,早就被各种实习经历、项目经验、专业技能证书给挤到了角落,甚至,你都懒得写上去了。

这时候你再回头看,那个曾经让你魂牵梦绕、为之奋斗了1000多个日夜的750分,它到底是什么?

它是一张门票。

一张决定了你能在哪个场馆看接下来四年演出的门票。有的场馆富丽堂皇,资源顶级(985/211);有的场馆小而精致,也别有风味(普通本科);有的可能只是个露天舞台(专科)。

这张门票很重要吗?废话,太重要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接下来能接触到的人、视野和平台。所以,为了这张好门票拼尽全力,没有任何问题,我百分之一万支持。

但是,它也仅仅是一张门票而已。

演出好不好看,能不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能不能在演出结束后找到更好的舞台,看的不是你进门时票根上的价格,而是你在这四年里,有没有认真看、认真学、认真鼓掌,有没有偷偷跑到后台去学习灯光舞美,有没有和身边的人碰撞出新的火花。

所以,如果你现在正被这750分压得喘不过气,听我一句劝:

战术上,请你无比重视它。抠每一个知识点,算好每一分,玩转赋分的规则,拼尽全力去争取一个更高的数字,这关乎你未来的起点。

战略上,请你适当地藐视它。别让它定义你这个人。你不是一个分数,你是一个活生生的、有喜怒哀乐、有无限可能的个体。高考,只是你人生这场漫长马拉松里,一个比较重要的补给站,而不是终点。

未来的路还长着呢。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你会发现,决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你18岁那个夏天考出的那个分数,而是你面对这个世界,永不熄灭的好奇心、学习能力和那颗永远敢于再来一次的、强悍的心脏。

至于福建高考总分750?

就让它成为你青春里,一枚滚烫的、闪闪发光的勋章吧。无论结果如何,佩戴过它,你就是英雄。

 
廿四味
  • 本文由 廿四味 发表于 2025-11-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8079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