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风问题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影响着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深刻认识作风问题本质,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
作风问题集中反映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水平。党性是党员干部的灵魂,是区分党员与非党员的根本标志。作风正不正,取决于党性强不强。党员干部作风如果出现问题,根源在于党的观念淡薄、党性意识不强。
表现形式多样
作风问题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
危害巨大
作风问题危害巨大,不仅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而且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损害群众利益;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滋生腐败,损害党纪国法。
加强党性修养
解决作风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和总结。党员干部要努力践行党的宗旨,牢记初心使命,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觉抵御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
标本兼治
解决作风问题,需要标本兼治,既要治标,抓好具体作风问题的整治,也要治本,从源头上解决党性问题。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要健全制度机制,完善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惩治歪风邪气的强大震慑;要加强监督问责,对违反党风廉政纪律的党员干部严肃处理,匡正党风党纪。
作风建设永无止境
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永远在路上。全党上下必须坚持不懈,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只有持之以恒地抓好作风建设,才能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