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深深吸引?这首脍炙人口的《题西林壁》,其作者正是北宋文学家—— 苏轼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苏轼一生仕途坎坷,曾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首《题西林壁》正是他在被贬黄州期间游览庐山时所作。

诗中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雄奇景象,并由此生发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两句以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庐山的多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时而像绵延的山岭,时而又像高耸的山峰,令人叹为观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说明观察问题时,往往因为身处其中而难以全面、客观地了解事物,只有跳出自身的局限,才能看得更加清楚。
《题西林壁》语言简练,寓意深刻,不仅是对庐山景色的真实描绘,更是苏轼人生感悟的体现。诗中蕴含的哲理,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拓展:苏轼与庐山
苏轼与庐山有着不解之缘,他曾多次游览庐山,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除了《题西林壁》外,还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石钟山记》等名篇佳作,无不体现出他对庐山景色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庐山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它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给了苏轼无尽的创作灵感。而苏轼的诗文,也为庐山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色彩,使得这座名山更加熠熠生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