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语文教师资格证应聘教材:古诗二首

小学习语文小学二年级《古诗二首》教材

教学目的

【常识与技术】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办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看图学诗,在看、读、想象的过程中理解诗意,体悟诗情,并用我们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诗歌蕴含的道理及情感。

2.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题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难题

展开想象,用我们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观秀丽。

教学筹备

1.生字卡片、挂图。

2.采集诗人的资料及古诗的写作背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的

1.掌握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我们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4.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题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题

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新课

1.同学们都读过哪些古诗呢?古诗言简意赅,十分有趣。今天大家要学一首古诗,看老师写课题。

2.讲述鹳雀楼名字的起源: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在山西永济市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常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大家给它取了个非常不错听的名字叫鹳雀楼。大伙看,这就是鹳雀楼。

二、初读古诗识字词

1.课件出示古诗。

2.需要学生依靠拼音读懂字词,读通古诗。

3.教师范读。

4.同桌一块读读诗句:你一行,我一行,一边看图一边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还有疑惑。

三、精读古诗知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诗。想一想:诗人王之涣登上楼将来看到了什么?

(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教一些词汇帮他们积累。如:连绵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的黄河等。)

2.齐读第一句诗。作画:老师想要你们把看到的景物画下来,一块儿试试吧!(在师生一同作画中达成一致: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正在一点一点往下落,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

3.结合诗句猜一猜什么字是表达太阳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再猜猜什么字告诉大家太阳不见了。

(依;尽。)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同学们见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吗?(学生描绘)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想说些什么呢?

5.教师动情地描绘:太阳日渐收起耀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看上去十分壮观秀丽!(教导学生朗读)

6.继续作画:大家在楼上还看到了黄河,黄河是什么样的一条河呢?(学生自由谈)

想象黄河流向大海的景象,并教导朗读第二句诗。

7.过渡:真是太美了!看着如此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禁思潮起伏,他在想什么?(引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要看到非常远非常远的地方,需要要–再登上一层楼。)

四、教师小结

小结:是呀,不管什么人,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的

1.掌握生字新词。

2.理解古诗的意思,领会诗歌的意境。

3.展开想象,用我们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题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难题

理解古诗的意思,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大家见过欢快流动的小溪,也见过明净清澈的湖水,那样,你们见过瀑布吗?今天,大家就同李白一块去赏析庐山瀑布。

二、赏析感受

1.同学们,大家的行程开始了,目前大家来到江西庐山,观看从香炉峰顶流下的瀑布,看完后谈谈你们的感受。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是哪种?

4.面对这样美景,唐代大诗人李白不由自主地吟诵起“日照香炉生紫烟……”(诵读后板书《望庐山瀑布》)

5.你们感觉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你们也快快打开书本,自由读几遍吧!

(个别读,齐读,指名读)

三、赏析古诗

1.自由读古诗,观看插图和回忆录像中的情景,说说诗句的意思,不知道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先提出疑问互相解答,再说说诗的意思。

3.学生为录像配讲解词。先训练再指名说。

四、朗读、背诵古诗

1.同桌互助,训练朗读古诗,读出李白惊奇、

赞叹的情感。

2.指名读,评议。

3.齐读古诗。

4.看录像训练背诵古诗。

五、教导识记、书写生字

1.播放写有词汇的幻灯片,自由读,指读,齐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办法。

3.教导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banyouke.com/17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