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长诗《离骚》,原文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诗歌以其深邃的哲理和昂扬的斗志,跨越千年时空,依然在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追求梦想。
上下求索:屈原的爱国情怀

这句诗歌诞生于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屈原作为楚国贵族,目睹国家衰败,心急如焚。他胸怀大志,渴望为国家效力,却屡遭排挤,最终被流放到汉北。在极度苦闷和彷徨中,他写下了《离骚》这部不朽的诗篇,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以及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信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诗人内心挣扎和坚定信念的真实写照。“路漫漫其修远”,象征着实现理想的道路充满荆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吾将上下而求索”则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为追求真理和理想而奋斗终身的决心。
千年传承:激励一代代奋斗者
这句诗歌不仅是屈原个人心声的表达,更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在这句诗歌的激励下,不畏艰难险阻,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拼搏。
从古代的文人墨客,到近代的革命先烈,再到当代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内涵。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追求理想的道路永远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坚定信念,勇于拼搏,才能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新时代,新征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更要传承和弘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斗精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不断奋勇前进。
拓展段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仅仅是一句诗歌,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一种永不放弃、追求卓越的精神,一种面对困难和挑战迎难而上的勇气。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正如一句名言所说:“人生最大的荣耀不在于从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后都能爬起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