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以其挺拔的姿态、清雅的风骨,自古以来就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从“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的扶持之情,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生机盎然,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故君子居其位而行其政, 其不可易也”的君子之风,无不展现着竹子的独特魅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句出自清代郑板桥的《竹石》,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竹子顽强不屈的生命力。竹子根扎于岩石之中,不畏艰险,挺拔向上,象征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这句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描绘了新竹在老竹的扶持下茁壮成长的情景,蕴含着世代相传,互相扶持的深刻含义。竹子生长过程中,老竹会为新竹提供养分和保护,体现了生命的传承和相互帮助。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句出自元代郑板桥的《竹石》,描绘了竹子在风雨中依然坚强挺拔的景象,体现了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格。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竹子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色,勇往直前。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句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竹子作为背景,衬托出春意盎然的景象。竹子与桃花、鸭子相映成趣,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美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故君子居其位而行其政, 其不可易也。” 这句出自《论语》,以松柏和竹子的坚韧不拔,来比喻君子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竹子在寒冷的冬天依然翠绿,象征着君子在艰难困苦中依然保持正直和高尚的品质。
除了上述诗句,古今中外,描写竹子的诗歌还有很多,例如:
“节节高升” 寓意着步步高升,前途无量。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枝” 赞美竹子的虚心和傲骨。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歌颂了竹子的高洁和坚贞。
竹子在不同的诗歌中,寄托着不同的情怀,表达着不同的意境。它象征着生命的坚韧、高洁、正直,也代表着君子风度和高尚的品格。竹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除了诗歌,竹子也常常出现在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作品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竹子文化,渗透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体现着中国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