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登高望远,插茱萸,饮菊花酒,是传统的习俗。茱萸,作为驱邪避害的象征,在重阳节的习俗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禁要问,为何重阳节的茱萸,少了一人呢?
这要从重阳节的起源说起。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是以九宫格的形式,用九九八十一天来记录冬天的寒冷。每过一天,便在格子里填上一个数字,代表着冬天已经过去了多少天。当九九八十一天都填满的时候,冬天也就结束了,春天也随之到来。

而重阳节,恰逢九九八十一天中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冬天的结束,春天的开始。在古代,人们认为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是告别冬天,迎接春天的时刻。因此,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庆祝春天的到来。
而茱萸,作为一种驱邪避害的植物,在古代被人们认为可以抵御寒气,驱除瘟疫。因此,人们在重阳节时,会将茱萸佩戴在身上,或插在门窗上,以祈求平安健康。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将重阳节的习俗演变为登高望远,插茱萸,饮菊花酒。然而,人们却忽略了重阳节的真正含义,也就是告别冬天,迎接春天的时刻。
而“茱萸少一人”的含义,也正是指人们已经忘记了重阳节的真正含义,而只是将它看成一个普通的节日,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本质。
重阳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敬畏的节日。希望人们在重阳节的时候,能够真正理解重阳节的含义,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新的开始。
除了“茱萸少一人”的含义之外,重阳节还有着其他一些寓意。比如,重阳节也是一个孝敬老人的节日。在古代,人们会在重阳节时,登高望远,以表达对父母长辈的孝敬之情。如今,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依然应该传承下去。
重阳节,是一个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的节日。希望人们能够在重阳节的时候,不仅享受节日的快乐,更要思考节日的含义,并传承传统美德,让重阳节的文化薪火相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