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得'那些事儿:努力、运气,还有我们deserves的,究竟是什么?
“Deserves.” 这词儿。

听到就觉得,嗯,有故事。或者,有情绪。
它不像“give”那么简单直接,也不像“get”那么中性。它里面揉着一股子劲儿,有点儿像秤砣,非得把事情量一量,看看够不够格,配不配得上。
我总觉得,“deserves”这东西,是活在每个人心里的一套账本。不光是给别人算,更常常是给自己算。
“我这么努力,我deserves更好的生活。”
“TA做了那种事,活该,deserves这个下场!”
“他不过运气好,哪儿deserves拥有这一切?”
“我熬了这么多夜,加了这么多班,年底奖金deserves多一点吧?”
你看,从宏大的正义审判,到鸡毛蒜皮的自我肯定,哪里都有它的影子。
但说真的,生活哪有那么泾渭分明?
我认识一个人,叫老陈吧。老陈这辈子,真是个“老实人”模板。兢兢业业上班,从不偷奸耍滑,对谁都和和气气,家里事儿也是一把抓。你说,按理讲,这样的好人,至少deserves个顺遂平安吧?
结果呢?年轻时赶上单位改制,第一批就下了岗。那会儿,家里的娃刚上学,用钱的地方多得是。他没怨天尤人,咬咬牙去工地搬砖,那双手,你知道吗?原来白净的,硬生生磨得跟砂纸似的,还裂口子。后来自己折腾点小生意,刚有点起色,又遇上非典,赔了个底朝天。
再后来,孩子总算出息了,找了个不错的城里姑娘。老陈高兴坏了,觉得这回总算苦尽甘来了。结果亲家嫌弃他农村出身,硬是没给好脸色,婚宴上各种阴阳怪气。老陈啊,就一个人闷在角落里抽烟,那背影,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心酸。
你说,老陈deserves这些吗?他凭什么deserves这些坎坷?按照我们朴素的“好人有好报”逻辑,他应该儿孙绕膝,安享晚年啊。可现实呢?有时候就这么残酷,劈头盖脸给你一顿,根本不跟你讲“deserves”不“deserves”的道理。
所以,这“deserves”第一个让人心堵的地方就在于:你付出得多,不一定就“应得”得多。这个世界啊,讲究的东西太多了。努力是底色没错,但颜色调出来啥样,还看天时地利人和,看那些你压根儿掌控不了的鬼东西。
反过来,我也见过那种人。嘴巴甜得要命,做事儿能推就推,逮着机会就钻营。你说他们deserves什么?按理说,deserves被人唾弃,deserves一事无成吧?可偏偏,人家运气好,或者说,脸皮厚、路子野,就是能混得风生水起。爬得快,赚得多,身边还净是捧着的人。
你看着,心里难受啊。那股子“凭什么”的火气,蹭蹭往上冒。这时候,“deserves”这词儿就带着满满的负面情绪出来了——“这种人,怎么就deserves过得这么好?!”
你看,同样是“deserves”,用在老陈身上,是心疼,是不公。用在后者身上,是鄙夷,是愤怒。同一个词,两副面孔。
但更微妙的,是当我们用“deserves”来衡量自己的时候。
你有过那种感觉吗?明明已经很拼了,把能做的都做了,结果还是搞砸了。那一刻,挫败感像潮水一样把你淹没,脑子里有个声音在说:“看吧,你就是不行。你deserves这个失败。”
或者,你取得了点小成就,心底刚冒出点儿喜悦的泡泡,另一个声音又来了:“这算什么呀?比你强的人多了去了。你deserves这点儿掌声吗?别得意忘形了。”
这是一种很要命的自我否定。我们常常拿着一套苛刻到不近人情的标准,来审判自己“deserves”什么。成功了,怕自己不够资格;失败了,又觉得是自己活该。
有时候,这种自我设限,比外界的评价杀伤力更大。它让你不敢去争取,不敢去相信自己“deserves”更好的可能。你害怕一旦争取了,发现自己其实“不deserves”,那种落差会把你撕碎。
那我们到底deserves什么?
这个问题,随着年纪渐长,我的想法也一直在变。
年轻时,觉得努力就deserves一切。你拼了,世界就该给你回报,给你鲜花和掌声,给你想要的一切。
撞了几次南墙后,开始怀疑“努力”的价值,觉得“deserves”是个笑话,一切都是命,都是运气,都是拼爹。有点愤世嫉俗。
再后来,见识了更多人和事,慢慢觉得,“deserves”这东西,或许不应该用来衡量结果。
你努力了,你deserves的是问心无愧。不是说你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但你努力的那份过程,那份付出,那份不放弃的自己,是值得被肯定的。你deserves自己给自己一个赞。
你善良了,你deserves的是内心的平和。不是说你善良了就一定不被伤害,但你选择善良的那一刻,你deserves拥有一个温暖的灵魂,deserves远离那些刻薄和凉薄。
你付出了爱,你deserves的是被爱或至少是坦然。不是说你付出了爱就一定能得到同等的回报,但你敢于去爱,敢于去付出真心,这份勇气本身,就值得你deserves一份坦然面对结果的底气。
那些伤害过你的人,那些辜负你的人,你觉得他们deserves什么?痛苦?报应?有时候他们过得好好的,让你气不打一处来。但或许,他们真正deserves的,是他们自己的那份空虚和不安,是午夜梦回时可能掠过心头的一丝愧疚(虽然可能根本没有)。而你,deserves的是放下,是释怀,是不被那些烂人烂事继续消耗。
所以,我觉得,“deserves”与其说是外部世界给你的评判和回报,不如说是你对自己,对人生,对这个世界的态度。
你选择用什么样的姿态活着,你选择付出什么样的善意和努力,你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选择本身,决定了你“deserves”什么样的内心状态,什么样的自我认知。
就像我之前看过的,有人说,我们每个人都deserves一次被理解的机会。是啊,每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苦衷。在不了解全貌的时候,轻易用“deserves”去论断别人,是一种傲慢。
也许,我们都deserves多一点耐心,对自己,对别人。
也许,我们都deserves偶尔放慢脚步,去感受那些微小的确幸,而不是只盯着那些“没得到”和“不应得”。
也许,我们都deserves犯错,deserves跌倒,然后爬起来,deserves重新开始。
也许,我们都deserves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即使那个追求的过程不被所有人理解,即使结果不一定辉煌。因为那个追寻本身,就是你deserves体验的生命旅程。
最终,我觉得,我们最最deserves的,是一种内心的安宁。
那种知道自己努力过,也接受了结果;知道自己善良过,也原谅了伤害;知道自己真实地活过,即使不完美,也依然热爱生命。
这种安宁,不靠别人施舍,不随外界沉浮。它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用“deserves”来衡量外部世界,常常是失望和痛苦的源泉。
用“deserves”来苛责自己,是内耗和停滞的陷阱。
但用“deserves”来肯定自己内心的选择和付出的过程,那或许,才是这个词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别总盯着别人“deserves”什么,别总焦虑自己“deserves”多少。
问问自己,你deserves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自己?
然后,去成为TA。
我想,这才是“deserves”最深刻的含义吧。它不是一种权力,而是一种选择,一种对生命的承诺。
你,我,我们每一个人,都deserves过上一种,不违心、不后悔,哪怕磕磕绊绊,也自有回响的生活。不是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