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欣赏古建筑的宏伟壮丽时,我们往往被精雕细琢的屋檐、飞檐走兽所吸引,而忽略了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的基础——墙垣。墙垣,作为古建筑的骨架,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沉淀。然而,你是否注意到,这个看似简单的词语,却常常被读错?
“墙垣”的正确读音是 qiáng yuán ,而非“qiáng yuán”。“垣”字读作 yuán ,指的是围墙,与“园”字同音。

“墙垣”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例如《诗经·豳风·七月》中就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这句诗中,“垣”字指的就是围墙。
古人对墙垣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古代,墙垣不仅是建筑的一部分,更是重要的防御设施。城墙、宫墙、府邸的围墙都体现着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文化风俗。例如,古代的城墙通常由夯土筑成,坚固厚实,能够抵御外敌入侵。宫墙则用砖石砌成,装饰精美,彰显皇权的威严。
随着时代的发展,墙垣的建造技术不断进步,材料也更加多样化。从传统的夯土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墙垣的建造方式和材料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墙垣作为建筑的基础,始终在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除了“墙垣”的读音,我们还可以从古代建筑中探寻更多有趣的知识。例如,你知道古建筑中常见的“斗拱”是什么吗?斗拱是古代木结构建筑中重要的承重构件,它通过复杂的榫卯结构,将屋顶的重量传递到柱子上,从而起到支撑和装饰的作用。斗拱的造型千姿百态,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
了解古建筑的知识,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我们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建筑的世界,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