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材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材

一、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其诗词大意。

2.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法加之小组合作探究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之上,掌握重要典故包含的意义和及其用途。

3.体味词人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愿望及壮志未酬的苦闷。

二、教学重难题

1.重点: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法加之小组合作探究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之上,掌握各个典故包含的意义及其用途。

2.难题:体味词人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愿望及壮志未酬的苦闷。

三、教学办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自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呢?滚滚长江东逝水,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然而有的人却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本文作者就是如此,他有一颗爱国之心,凭一己之力,挽救家国山河。让大家感受民族气节,体味赤诚之心。下面,让大家一块走进今天的文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诗文,依靠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关键词词的读音和词义并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2.再读文章,理顺诗词的大概内容和结构层次。

明确:上片惋惜在京口打造霸业的孙权和赞美率军京口北伐的刘裕;下片讽刺了刘义隆冒进误国并表明自身要向廉颇学习的态度。

(三)深入研读

问题1:辛弃疾登北固亭,极目远眺,想到孙权和刘裕,寄托了什么情怀?

明确1:孙权曾在京口守国御敌,收获霸业。而今却“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寄奴曾在京口起事北伐,曾经“气吞万里如虎”。作者借两位英雄人物的事迹来:表达自身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问题2: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明确2:教师渗透年代背景——统治者抗金筹备不足,想要仓促北伐,急功近利。作者此时人微言轻,不被重用,一腔热血只能流于悲叹。作者此时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典故,是在借鉴历史,来讲明:伐金需要作好筹备,不可以草率行事。

问题3:作者最后引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明确3:当政者昏庸无能,又有小人挑拨,作者担忧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需要。作者以廉颇自况,表明自身虽然老去,但依旧有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

(四)拓展延伸

同一种类的文体作品的拓展,进行对比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将自身和英雄人物进行对比,抒发出年华渐去、壮志难酬的感慨。

(五)小结作业

1.小结:梳理板书进行小结。

2.作业布置:第一,熟读并背诵诗文;第二,学生可以将诗词转译为白话文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五、板书设计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材

想知道更多教师资格证有关资讯,如教师资格证报名日期、考试时间与考试报名条件、有关常识,敬请关注优课网教师资格证频道!

教师资格证报名网站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banyouke.com/33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