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新生儿有关考试知识点速记

2021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新生儿有关考试知识点速记

导语:】本篇是优课网为您收拾的2021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新生儿有关考试知识点速记,欢迎大伙查阅。

新生儿胎黄的预防调护:

1.预防

1)妊娠期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晶。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肝炎病史,或曾产育病理性胎黄宝宝贵,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手段。

2)注意保护新生儿脐部、臀部和皮肤,防止损伤,预防感染。

2.护理

1)宝宝出生后密切观察皮肤颜色的变化,准时了解黄疸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

2)新生儿注意保暖,提早开奶。

3)注意观察胎黄患儿的全身证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难、惊惕不安、两目直视、四肢强直或抽搐,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和治疗。

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

1.复温

是治疗的首要手段。轻症患儿在温水浴后用预暖的棉被包裹,置24-26℃的暖室中,外加热水袋,水温从40℃渐增至60℃,体温可较快上升至正常。中度和重度患儿可先安放在远红外线开放型保暖床上,将温度调节到高于小儿体温1.5~2℃处,约每30分钟能使体温升高1℃,随患儿体温的上升继续提升保暖床的温度,当体温达4℃时可移至封闭式保暖箱中,维持箱温在5℃左右。为降低辐射失热,在稍离小儿身体的周围罩一透明塑料布。将头面部露出塑料布外,头上戴一小帽保暖。复温除上述办法外还可使用温水浴、温盐水灌肠各种办法。如正在用静脉补充液体或高营养液时,可在瓶的周围用热毛巾包裹,使进入体内的液体有肯定温度。供给的氧也要预热。

2.营养和液体

要保证提供足够的热卡和液体,开始时热卡至少应达到基础代谢的需要,将来渐加至正常需要量。因低温时心肾功能减低,输液量不适合过多。对低血糖小儿适当提升葡萄糖进入量。

3.药物

(1)对心肾功能较差者

可给多巴胺和多巴酚胺等心血管活性药物,因小剂量有扩张肾、脑血管的用途,可以增加尿量。多巴酚胺有增加心肌收缩的用途,但不增快心率,可和多巴胺合用。也可用其他药物如654-2,若面色、心率好转即静滴保持,继续治疗一周。

(2)抗生素的应用

对感染成人两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非常重要,对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尽量少用。寒冷损伤综合征虽可能发生呼吸道感染,但不适合用广谱抗生素预防。

(3)肝素治疗

至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正常后渐降低给药次数,7天为一疗程。

(4)基因测试

基因来自爸妈,几乎一生不变,但因为基因的缺点,对一些人来讲天生就容易患上某些疾病,也就是说人体内一些基因型的存在会增加患某种疾病的风险,这种基因就叫疾病易感基因。

新生儿混合喂养的正确办法:

1.补授法混合喂养:补授法是在母亲每次喂奶时,先让孩子吃母乳,等孩子吸吮完两侧胸部后,再添加配方奶。假如下次母乳量够了,就不必添加了。补授法混合喂养的优点是保证了对胸部足够的刺激,如此推行的最后结果可能会重新回归到纯母乳喂养。建议4个月以下的孩子使用补授法。

2.代授法混合喂养:一次喂母乳,一次喂牛奶或代乳品,轮换间隔喂食,适合于6个月将来的宝宝。这种喂法容易使母乳降低,渐渐地用牛奶、代乳品、稀饭、烂面条代授,可培养孩子的咀嚼习惯,为将来断奶做好筹备。

新生儿护养手段:

(1)去除胎毒。

所谓胎毒,主如果指胎中禀受的热毒,包括秽物咽入腹中而成的胎毒。给新生儿去胎毒,是中华民族护养小儿的有效防保手段。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不少儿科专家运用中医“胎毒学说”,选药预防新生儿溶血病获得成功,同时证实了中医“去胎毒”看法的教导意义,在临床中具备实用价值。新生儿服用去胎毒的药物,可以清除母胎中带来的热毒,预防某些疾病,有肯定保养用途。具体使用方法有:①甘草法甘草3克,浓煎取汁,以消毒纱布蘸药汁,令小儿频颇吮吸。连用3-5天。②黄连法黄连15~3克,用水浸泡,令汁出,入饭锅蒸后,滴小儿口中,每次2-3滴,清晨空腹用,连用3~5天。黄连性寒,胎禀气弱者不需要。③豆豉法淡豆豉9克,浓煎取汁,频频饮服。④大黄法生大黄3克,沸水适量浸泡或略煮,取汁滴小儿口中,胎粪能下后,停服,脾虚气弱便溏禁用。⑤银花甘草法银花6克、甘草3克煎插拭口,并以少量令小儿吸吮。

(2)保暖。

新生儿体量调节功能尚未健全,容易随环境温度变化,所以应使宝宝处在适当温度下,以降低机体的氧耗,减少代谢率。一般室温应控制在24℃,湿度为50%-60%;若宝宝裸体置于暖箱内,最适合温度是在相对湿度为50%时维持31℃~34℃。假如条件不允许保持24℃左右室温时,可加热水袋保暖,但要预防烫伤,并随时注意体温。新生儿的床应离得远远的通风口和电扇处,所用的被褥、服装、尿布要预热,以免传导散热。

(3)喂养。

正常足月产儿分娩后,母、子状况好者,可在2-4小时开始哺乳,异常娩出者酌情延迟。可先试喂5%葡萄糖水。提早哺乳,能促进母乳分泌,预防宝宝低血糖。妈妈产后2~3天,多有乳汁分泌不足现象,宝宝若有明显的饥饿表现或体重减轻过多时,可在哺乳后补授适量糖水或牛奶,但切不能糖水或牛乳代替母乳,应尽可能以母乳喂养。为保证哺乳成功,需要坚持母乳喂养。代授法,不利于泌乳功能的打造。喂奶时间按需而定,一般间隔3小时左右,每次给予20分钟吸吮,喂奶间隙时要适当喂水。

(4)预防感染。

新生儿皮肤及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均娇嫩,免疫功能不足,需要严格预防感染。凡患呼吸道感染、腹泻、皮肤感染或其他传染病者,均不可以接触新生儿。

(5)皮肤护理。

脐带掉落前不适合用盆浴,可在每次换尿布后,用水揩洗臀部及会阴部。每天沐浴1次,水温40℃左右,室温27℃,用中性肥皂,浴后宜用柔软毛巾吸干,可扑少许爽身粉,以维持干燥,但不适合过多。同时应注意保护口鼻以免水、粉吸入肺部。

(6)五官清洗。

应注意面部及眼、外耳道、口、鼻孔的清洗,但不要挖耳道及鼻腔,有分泌物时可用棉球拭去。宝宝口腔黏膜柔嫩,一般不适合擦洗,严禁挑破牙龈上的所谓“板牙”或“马牙”,由于这些原是正常的上皮积聚,只须用淡盐水擦抹就可以。

(7)衣着舒适。

服装应柔软、宽适,容易穿换,干燥清洗,无领系带,不需要扣子或别针等紧硬物。棉衣或棉被用新棉花,外用洁净曝晒过的软布做套。若用久藏在箱中的旧服装,应事先取出吹晒,以防止宝宝接触樟脑而引起溶血反应。尿布要用柔软而吸水性强的棉布,尿布外勿用塑料布等包裹。夏天不必包襁褓,冬天用厚薄适合的毛毯或棉被包裹,要有肯定松度,不要用带子系紧,以免限制胸、腹及四肢的活动。

(8)激起心理原因。

多项研究证明,早期激起心理原因,能促进宝宝的发育,环境对发育的用途并不亚于遗传原因。在新生儿期,早期激起的办法,可以在平时的护理中进行,如在哺乳、洗澡、换尿布及着装时,可与宝宝进行眼神交流、对他说话、逗笑、爱抚皮肤,或者给宝宝听柔和、舒缓、轻松的音乐。伴随交往的增多,同时也促进母婴相依的感情,而相依感情的打造,对宝宝将来的心理发育,是很有益的。

【概述】新生儿硬脂肿症是一种以全身皮肤或局部肌肉发凉发硬,体温不升,或兼有水肿为特点的疾病。本病容易见到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早产、体弱儿更易罹患。本病中医称“胎寒”、“五硬”等。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是因先天禀赋不足,元阳虚弱,感受寒邪所致。小儿体禀不足,形气虚弱,元阳不振,护理不当,复感寒邪,无以温煦肌肤,致寒邪阻滞经脉,血脉不足以营于四肢而致病。

【诊断要素】

1.多见于寒冷季节,出生后一周左右,尤以早产儿多见,多有保暖不当病史。

2.局部皮肤僵硬发凉,不可以用手捏起。伴反应低下,不吃,不哭,体温不升等。严峻者关节强硬,口唇及指端青紫。

【辩证分型】

1.寒凝血滞症状:初生后不久,面色紫暗,肌肤欠温,肌肤硬肿不容易捏起,臀部腿部及趾部色暗,青紫或红肿,指纹紫暗,唇舌暗红。

证候解析:寒主凝滞,寒邪内侵,气血运行不畅,不可以温煦肌肤及四末,故全身欠温,四肢发凉,皮肤硬肿,不可以捏起。寒邪凝滞,血脉瘀阻,故皮肤色暗红紫或红肿。面色紫暗,唇舌暗红,均为寒凝血瘀之象。

2.阳气虚衰症状:生后3~5天内,体温不升,面色灰暗,僵卧少动,多睡少哭,吮吸无力,肌肤发冷发硬,皮肤水肿,按之凹陷,硬肿范围较广,音质淡,苔白或无苔,指纹淡滞。

证候解析:小儿阴寒内盛,元阳微弱,故见全身冰冷,僵卧少动,多睡少哭,吮吸无力。寒主凝敛,寒凝血滞,故肌肤发冷发硬。舌淡苔白,面色灰暗,均为阳气虚衰之象。

【分型治疗】

1.寒凝血滞治则:温经通络。

主方:当归四逆汤加减。

加减:皮肤瘀紫,加五灵脂6克、川芎6克;肢冷畏寒,加补骨脂6克、杜仲6克、仙灵脾6克。

主方解析:本证为寒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当归四逆汤其性温,能温煦气血,通畅经脉。故可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

处方举例:

当归6克芍药6克肉桂3克细辛1.5克大枣3枚鸡血藤6克桃仁3克红花3克仙灵脾6克甘草6克。

2.阳气虚衰治则:益气温阳。

主方:参附汤加减。

加减:水肿甚,加茯苓6克、大腹皮6克;气息微弱,加五味子6克、麦冬6克。

主方解析:本证阴寒内盛,阳气衰弱,故用甘温之人参大补元气,配附子温壮元阳,以达益气温阳散寒之功。

处方举例:

生晒参3克(另煎)熟附子3克(先煎)干姜3克丹参6克当归6克黄芪6克麦冬6克甘草3克

【中成药】

1.保暖复温,用热水袋,棉被包裹,或将患儿抱在母怀中,贴肤保暖。严峻者放入暖箱保暖。

2.静脉点滴葡萄糖、血浆等,作支持疗法。

3.局部处置:在局部硬肿处,用白酒或鲜姜温擦患部,每天擦2~3次。

【方便方】

【其它疗法】

【需要注意的地方】1.看重产前检查,防止早产。

2.加大初生儿的护理,尤其是早产儿和体弱儿的保温工作。

3.对患儿体温在30℃以上,有吸吮能力,可用滴管滴喂奶液,或少量多次滴喂热开水。

【概述】新生儿丹毒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传染病,以局部皮肤红赤如丹,形如片云,游走不定为特点。本病中医称“赤游丹”、“赤游风”。

【病因病理】赤游丹的发病起因,多因局部皮肤损伤,脐部疾患,臀部湿疹,种痘,虫咬,护理不善等,为外风邪毒所侵,以致感染成病。邪毒袭人经脉,随气血流走全身,发于肌表,因而出现皮肤红肿、灼热、疼痛等风火热毒证候。如邪毒炽盛测可入脏入腑内陷心营,出现壮热、神昏、抽搐等风火交炽,心神受扰,肝风内动的证候。此外,亦有因孕妇热毒壅结于内,遗患胎儿,以致出生后热毒蒸发于外而为病。

【诊断要素】

1.临床可见壮热,局部皮肤红肿、灼热、发硬,边缘隆起,飞速向周围扩大,边缘了解,稍压褪色。

2.血白细胞增多,多在20X109/L以上,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占多数。

3.血培养可见链球菌成长。

【辩证分型】

1.风火热毒症状:皮肤局部红肿,形如云片,热肿痛,游走不定,发热恶寒,烦躁多啼,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滑数。

证候解析:因为风热邪毒的侵袭,入于经脉,搏于气血,外发肌表,故见皮肤红肿热痛。邪正交争,故发热恶寒。热盛化火,扰乱心神,故烦躁多啼。邪毒入于经脉,随气血时尚,故游走全身,发无定处。舌红苔白,脉滑数,为风热邪毒内蕴之象。

2.邪毒入营症状:患部皮肤掀赤疼痛,高热,心烦,唇燥口干,或神昏,抽搐,舌质红绛,苔黄,脉数。

证候解析:因为热毒炽盛,内陷营血,心神受扰,故见高热心烦。热灼营阴,津液被劫,故见唇燥,口干,舌绛等候。甚则邪陷心包或热盛动风,出现神志昏迷,四肢抽搐等危候。舌红绛,苔黄,脉数,均为热毒炽盛之象。

【分型治疗】

1.风火热毒治则:疏风散邪,泻火解毒。

主方:黄连解毒汤加减。

加减: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5克(后下);呕吐,加姜竹茹4.5克;尿赤,加茯苓6克、滑石10克(包煎)。

主方解析:黄连解毒汤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使内蕴之邪毒得以外达清解。方中黄连清泻心火,黄芩清上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清泻三焦之火。

处方举例:

黄连1.5克黄芩6克黄柏6克山栀6克牛蒡子6克野菊花4.5克板蓝根10克赤芍6克丹皮4.5克生甘草3克2.邪毒入营治则:凉血解毒,开窍熄风。

主方:神犀丹加减。

加减:神志昏迷,加安宫牛黄丸1/3丸(研服),或紫雪丹0.9克(吞服);舌绛唇干,加石斛6克,芦根15克。

主方解析:本方既有豆豉、银花、连翘、黄芩等清热透邪,又配以犀角、生地、玄参、紫草以凉血解毒,花粉生津止渴,石菖蒲芳香开窍。

处方举例:

银花6克连翘6克黄芩6克板蓝根10克水牛角15克(先煎)生地6克玄参6克紫草6克石菖蒲6克丹皮6克赤芍6克生甘草3克

【中成药】

1.牛黄解毒片每天2~3次,每次1片口服。

2.七味新消丸每天3次,每次0.03克,饭后服。

【方便方】

1.金黄散适量,用大青叶15克煎水,调敷患处。

2.紫花地了适量,捣烂外敷,每天1次。

【其它疗法】

【需要注意的地方】

1.保护皮肤清洗,防止损伤感染。

2.注意脐部、臀部的干燥,若有湿疹溃破时,应准时治疗,使用柔软、吸水性好的尿布。

3.对患儿应该注意观察,加大护理。

新生儿硬脂肿症辩证分型:

1.寒凝血滞症状:初生后不久,面色紫暗,肌肤欠温,肌肤硬肿不容易捏起,臀部腿部及趾部色暗,青紫或红肿,指纹紫暗,唇舌暗红。

证候解析:寒主凝滞,寒邪内侵,气血运行不畅,不可以温煦肌肤及四末,故全身欠温,四肢发凉,皮肤硬肿,不可以捏起。寒邪凝滞,血脉瘀阻,故皮肤色暗红紫或红肿。面色紫暗,唇舌暗红,均为寒凝血瘀之象。

2.阳气虚衰症状:生后3~5天内,体温不升,面色灰暗,僵卧少动,多睡少哭,吮吸无力,肌肤发冷发硬,皮肤水肿,按之凹陷,硬肿范围较广,音质淡,苔白或无苔,指纹淡滞。

证候解析:小儿阴寒内盛,元阳微弱,故见全身冰冷,僵卧少动,多睡少哭,吮吸无力。寒主凝敛,寒凝血滞,故肌肤发冷发硬。舌淡苔白,面色灰暗,均为阳气虚衰之象。

2021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知识点速记: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诊治

【概述】新生儿黄疽是指宝宝出生后,全身皮肤、巩膜、小便发黄为特点的一种病证,与胎孕等原因有关。凡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疽,于10~14天内消退,如果是早产儿可延迟到第3周才消退,其他状况一般好,此为生理性黄疽,若7~10天后,黄色未退或加重,或兼见其他症状,则需进一步诊疗。本病中医称“胎黄”、“胎疸”等。

【病因病理】新生儿黄疸为病,或因为孕母感受湿邪,郁而化热,湿热熏蒸,传入胎儿,或寒湿阻滞,遗于胎儿,或湿热蕴郁,瘀阻内积,郁结于里,均造成胎儿脾胃运化失常,气机不畅,熏蒸肝胆,胆失条达,以致胆液外泄,而发为此病。

【诊断要素】

1.正常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

2.足月儿出生第3~4天血清胆红素达高峰值(平均103μmol/L),继则在2天内较快降低,此为生理性黄疸。若持续上升,应分析病理性黄疸。

3.诊断应分析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肝炎,巨细胞包涵体病,先天性胆道闭锁等。

【辩证分型】

1.湿热发黄症状:全身皮肤、面目发黄,色较鲜明,并见发热,烦躁,啼哭不安,口渴,尿少色黄,呕吐,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解析:湿热内蕴,肝胆疏泄不利,胆汁外溢,侵入肤表,下注膀胱,故见身、目、尿俱黄。湿热蕴结肠胃,则便秘。邪热炽盛,故见发热烦躁。湿热内阻,脾胃不和,可见呕吐。看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象。

2.寒湿发黄症状:身、目、尿俱黄,日久不退,黄色晦暗,面色欠华,不思乳食,纳少腹胀,食后易吐,大便稀薄或完谷不化,舌淡,苔白腻,脉细缓。

证候解析: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脾阳不振,寒湿阻滞,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故见身、目、尿俱黄,颜色晦暗。湿从寒化,脾胃虚弱,气阳不振,故不思乳食,纳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腻,为寒湿之象。

3.瘀积发黄症状:身、目、尿俱黄,黄色较深且晦暗,渐渐加重,纳少易吐,腹部膨隆,大便搪,色如陶土,时伴腹痛,皮肤有瘀斑,兼见衄血,指纹紫滞,舌暗红或微紫,苔黄,脉细涩。

证候解析:湿热瘀滞,肝胆疏泄不利,胆汁外溢,故见身、目、尿俱黄,颜色紫暗。胆汁不循常道而横溢肌肤,故大便如陶土样。气机郁滞,血脉不通,久则瘀血积聚,故腹部膨隆。见瘀斑,指纹紫滞,为瘀血之象。

【分型治疗】

1.湿热发黄治则:清热利湿退黄。

主方:茵陈蒿汤加减。

加减:热重者,加黄芩6克、黄连1.5克;浮肿,加猪苓6克、茯苓6克、泽泻6克;呕吐,加半夏6克、竹茹3克、陈皮3克;腹胀,加权实6克、厚朴6克。

主方解析:此证由湿热熏蒸而引起,茵陈蒿汤为专治湿热发黄的有效方剂。其药性大苦大寒,用量不适合过大,皆因新生儿脏腑娇嫩,脾胃薄弱,过用苦寒,恐伤脾胃。

处方举例:

茵陈6克山栀6克生大黄3克(后下)泽泻6克茯苓6克车前子6克(包煎)姜竹茹3克甘草3克。

2.寒湿发黄治则:温中化湿。

主方:茵陈理中汤加减。

加减:食少便塘,加茯苓6克、苡仁6克;形寒肢冷,加附子3克(先煎)、吴英3克;呕吐,加半夏6克、陈皮3克。

主方解析。此方重点在调理脾胃,温中散寒,振奋中阳,疏通气机,为治疗寒湿发黄之主方。

处方举例:

茵陈6克干姜3克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吴萸3克陈皮3克甘草3克3.瘀结发黄治则:活血化瘀消积。

主方:茵陈蒿汤、血府逐瘀汤加减。

加减:若神软乏力,哭声微弱,加党参6克、白术6克;皮肤瘀斑,衄血,加蒲黄炭6克、仙鹤草6克。

主方解析:血府逐瘀汤重在活血祛瘀,疏理气机。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两方合用,可清热利湿,化瘀消积。此方不只有大寒大苦之品,且有行气活血之药,应注意损伤脾阳。

处方举例:

茵陈6克山桅6克生大黄3克(后下)桃仁6克红花3克川考6克牛膝6克甘草3克

【中成药】

1.黄疸茵陈冲剂每天3次,每次半包口服。

2.茵桅黄注射液2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静脉滴注,每天1次。

【方便方】

1.山栀10克,水煎加母乳服,每天1次。

2.玉米须30克,茵陈6克,黄芩6克,水煎分两次服用,每天1剂。

3.车前草10克,半边莲10克,茵陈10克,每天煎水代茶饮。

【其它疗法】

【需要注意的地方】

1.怀孕期间,匆过食辛辣刺激的食品,勿滥用药物。

2.对足月儿10天内或早产儿两周内的黄疸,应密切观察其变化。

【概述】新生儿破伤风是因为断脐处置不善,感染破伤风杆菌所致。临床以出现唇膏口撮,牙关紧闭,苦笑面容,甚或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为特点。多在出生4~7天发病。中医称为“脐风”。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病起因,主如果因新生儿断脐时使用的用品不洁,或断脐后护理不当,为风冷水湿秽毒之邪所侵而致。外来邪毒侵入脐中,经络脉隧受阻,营卫壅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为邪毒所闭,肝风内动,而成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证候。若邪毒中脏,肝木乘脾坝u唇青口噤,牙关紧闭,脐黑。若不准时救治,则病情飞速恶化而造成死亡。

【诊断要素】

1.有断脐不洁史。发病时间在生后3~14天。

2.出现典型症状,如苦笑面容,牙关紧闭,阵发性抽搐,肢体强直等。

3.脐部分泌物培养,可查到破伤风杆菌。

【辩证分型】症状:形寒身热(或无热),口撮唇紧,舌体强硬,啼声难出,牙关紧闭,不可以吮乳。时吐白沫,吞咽困难,口眼颜面牵引,面呈苦笑,但神志一般尚属了解。

严峻者面青唇紫,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频频,脐突肚紧,甚则脐边青黑,呼吸喘促,汗出不止而致死亡。

证候解析:断脐不洁,风冷水湿秽毒之邪侵入脐中,传入经脉,营卫壅滞,内风陡起,筋脉拘急,故见唇青口撮,牙关紧闭,不可以吮乳,啼哭不出,口眼颜面牵引,四肢抽搐呈苦笑面容。邪毒侵入督脉,故颈项强直,角弓反张。邪毒中脏,肝木乘脾,故喉间疾鸣,口吐涎沫。脐边青黑,是邪毒中脏的恶候。指纹青紫,也是邪毒内侵之象。

【分型治疗】治则:宣通经络,驱风镇痉。

主方:撮风散加减。

加减:牙关紧闭,面?s肢厥,汗出不止,加好友参3克、熟附子6克(先煎);大便不通,腹胀满,加生大黄3克(后下)。

主方解析:本方麝香辛散走窜,辟秽散结,宣通经络营卫;蜈蚣、全蝎、僵蚕、钩藤驱风镇痉;竹沥、朱砂化痰安神。

处方举例:

麝香0.3克(冲)蜈蚣3克全蝎3克僵蚕3克钩藤6克(后下)朱茯神6克竹沥5毫升(冲)甘草3克

【中成药】

1.外治法豆豉、天南星、白蔹、赤小豆,研细末,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四周。

2.灯火天法用灯心蘸麻油燃火,以烧灼所选定的穴位或部位,一触及皮肤便即离去。取囟门、眉心、人中、承浆、两手大指少商、脐心、脐轮,共十三?鳎?有温通经络,熄风解痉的效果。

【方便方】

【其它疗法】

【需要注意的地方】

1.运用新法接生,严格实行无菌操作,看重脐部处置,预防脐部感染。

2.维持病室安静,光线宜偏暗,尽可能防止触动患儿。抽搐时不适合服药与喂奶。

3.本病来势凶险,极易导致死亡,因此,需要及早中西医结合治疗。

新生儿脐突预防护理:

一、预防

新生儿断脐后,应注意脐部残端的保护,预防尿便及洗浴浸渍,维持清洗干燥。脐部残端让其自然掉落。维持内衣和尿布的清洗、干燥、柔软,如有污染,准时更换。

二、护理

换药时应该注意局部的消毒,若有干痂形成,切不可强剥,以免发生出血和伤及肉芽。预防脐疮脓液外溢污染健康皮肤,导致其他感染。

降低宝宝啼哭叫扰。若啼哭频频,肿物久不回复,应注意检查其起因,准时作出相应处置。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banyouke.com/39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