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以通俗易懂、感情真挚著称,深受百姓喜爱。他与李白、杜甫并称“唐诗三大家”,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那么,白居易究竟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呢?答案无疑是 唐代 。白居易出生于公元772年,逝世于公元846年,正好处于唐代中后期,这个时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阶段,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白居易的诗歌也正是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弊端的批判。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十分丰富,其作品涉及政治、爱情、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例如,他的《长恨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爱情的伟大力量;《琵琶行》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琵琶女凄苦的命运,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卖炭翁》则以简洁的语言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吏的贪婪和人民的贫困,体现了白居易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他善于用白话文写诗,避免了当时盛行的文风中的晦涩难懂,使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誉为“诗魔”。
除了诗歌创作,白居易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百姓谋求福祉。他曾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职务,在任期间勤政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受到百姓的拥戴。
白居易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心系百姓的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是唐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