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柝”字怎么读?读音和含义详解

在浩瀚的汉语世界里,有着数不胜数的汉字,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读音和含义。有些字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十分熟悉;而有些字则较为生僻,鲜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的字——“柝”。

“柝”这个字,读音为 tuò ,声调为 去声 。它是一个形声字,由“木”和“石”组成。“木”作为偏旁,提示了这个字与木材有关,而“石”则是声旁,表示读音。

柝怎么读

“柝”的主要含义是指古代巡夜时用来打更的梆子,通常用竹子或木头制成。在古代,由于没有现代化的计时工具,人们便会在夜晚巡逻时敲击这种梆子,以此来报时,提醒人们注意防盗和防火。

除了表示打更的梆子,“柝”还可以引申为 巡夜 警戒 等含义。例如,古文中常出现的“昼巡夜柝”,就是指白天巡逻,夜晚打更,形容警戒森严。

了解了“柝”的读音和含义,我们再来欣赏一些与“柝”相关的诗句,感受古人是如何运用这个字的: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动,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这首诗中虽然没有出现“柝”字,但却描绘了夜晚打更的场景,让我们仿佛听到了更声在寂静的夜晚回荡,感受到了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氛围。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金吾”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京城内的巡逻和警戒工作。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今晚可以尽情欢乐,不必担心 curfew 的限制。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柝”,但“金吾”的职责与“柝”的含义密切相关,都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治安的重视。

从“柝”字窥探古代计时方式的变迁

“柝”作为古代的计时工具,它的存在不仅仅是简单的报时,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特点和科技水平。古代没有钟表,人们只能依靠日晷、沙漏等工具来粗略地判断时间,而到了夜晚,这些工具就失去了作用,“柝”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成为人们在夜晚掌握时间的重要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更先进、更精确的计时工具逐渐出现,如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柝”这种古老的计时方式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记录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

学习汉字是一个有趣而充满挑战的过程,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不仅了解了“柝”的读音和含义,也对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4-07-0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4042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