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观看古装剧时,被其中古典浪漫的婚礼场景所吸引?红烛摇曳,凤冠霞帔,一拜天地,二拜高堂……这些仪式感满满的环节,构建了古人心中对婚姻的神圣想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走进古代婚礼的殿堂,探寻古人如何缔结良缘。
在古代,婚姻被视为人生大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场婚礼的完成,往往要经历一系列繁琐而隆重的礼仪,这套流程被称为“六礼”。

第一步:纳采
“纳采”,即男方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以便合婚。若女方父母有意,便会将女儿的生辰八字交给媒人,作为定亲的信物。
第二步:问名
“问名”是男方家收到女方生辰八字后,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交给算命先生,推算两人是否般配。若算命先生认为八字相合,婚事便可继续进行。
第三步:纳吉
“纳吉”意为“吉利”,即男方家将合婚的好消息告诉女方家,并送去聘礼的一部分,比如礼金、礼饼等,表示对这门婚事的认可和重视。
第四步:纳征
“纳征”是男方家正式向女方家下聘礼,聘礼的多少和贵重程度,代表着男方家的诚意和实力。除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还会准备一些寓意吉祥的物品,比如:大雁象征着忠贞不渝, 红枣桂圆寓意着早生贵子等等。
第五步:请期
“请期”是男方家选定吉日后,将婚期告知女方家,并征求女方家的意见。在古代,选择吉日是婚礼筹备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人们相信良辰吉日能够为新人带来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第六步:亲迎
“亲迎”是整个婚礼流程的高潮,即新郎在吉日当天带着花轿和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新娘身穿凤冠霞帔,在喜娘的搀扶下登上花轿,一路吹吹打打,热闹非凡地被接到男方家中。
完成“六礼”后,一场完整的古代婚礼才算正式结束。新人将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完成拜堂、合卺酒等仪式,从此结为夫妻。
拓展:古代婚礼习俗的文化内涵
古代婚礼流程的繁琐和讲究,并非只是为了仪式感,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六礼”的每一个步骤都体现了古人对婚姻的谨慎和重视,以及对天命和家族传承的敬畏。而婚礼中使用的各种物品和仪式,也都蕴含着吉祥美好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新人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的祝福。
时至今日,虽然很多古代婚礼习俗已经简化或消失,但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依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