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句出自《项脊轩志》的文字,承载着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也折射出他对过往生活的无限追忆。作为一篇借景抒情的佳作,《项脊轩志》以其简洁的文字,细腻的情感,将一个平凡的家居生活描绘得感人至深,也引发了后人对故居、对亲人、对往事的无尽思考。
《项脊轩志》以“项脊轩”为中心,叙述了作者对故居环境的改造,并在此过程中穿插了对往事的回忆。作者从最初的“日与其子嬉戏于庭”的欢快,到后来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再到最终的“今已亭亭如盖矣”,将时间和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时间流逝的无情和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文中对“项脊轩”的改造,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居住环境的精心安排,更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往昔的追忆。

文章中对亲人的描绘,更是充满了深情与怀念。作者对亡妻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从“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到“吾妻死,葬于其所”,字字流露着对亡妻的深爱与不舍。对儿子的关爱,也体现在对“与子嬉戏”的描写中,展现了父子之间温情的互动。作者对亲人的描绘,不仅仅是简单的叙事,更体现了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除了对故居和亲人的描绘,《项脊轩志》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文章中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的描述,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亡妻的怀念,也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作者将“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比作逝去的美好时光,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而“今已亭亭如盖矣”的感叹,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美好希冀。
《项脊轩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它不仅仅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更蕴含着作者对故居、对亲人、对生活的深切感悟。作品中对故居的改造,对亲人的描绘,以及对生命的思考,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引发了后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珍惜。
拓展:
《项脊轩志》中对“故居”的描绘,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的重视。在古代社会,家不仅是居住的空间,更是承载着血缘和情感的纽带。故居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地方,更是承载着家族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对于每个人来说,故居都是不可替代的精神家园,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家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但“家”的概念始终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身处何地,家始终是温暖的港湾,是心灵的归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家,珍惜与家人之间的亲情,传承中华民族对“家”的重视,让家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