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成人高考节选是什么?

庄子秋水成人高考节选是什么?庄子秋水这篇文章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

全篇由两大多数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本钱篇的主体。这个长长的对话依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看法。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是第二个片断,以确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容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己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至“约分之至也”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说明认知事物之不容易,常常是“言”不可以“论”,“意”不可以“察”。至“小大之家”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后是不应加以辨知的。至“夫固将自化”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看法出发,指出大家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只能等待它们的“自化”。至“反要而语极”是第六个片断,透过为何要看重“道”的谈话,指出知道了“道”就可以通晓事理,就可以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至“是谓反其真”是第七个片断,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看法又推进了一步。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一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篇之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容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原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比较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后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原文: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能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能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能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

译文:

秋季里山洪根据时令汹涌而至,海量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可以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觉得天下所有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如此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觉得天下再没哪个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如此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了解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看到了你是如此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由于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一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由于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季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由于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由于教养的束缚。现在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了解哪个时间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来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了解哪个时间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降低;无论春季还是秋季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越了江河的水流,不可以够用数目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觉得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仿佛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己的存在实在渺小,又什么地方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不过万物中的一种;大家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成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一个人只不过海量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起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banyouke.com/45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