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主席于1935年1月,率领红军翻越娄山关时所作,它以简洁的语言,浓烈的感情,将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中的战斗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首词不仅是毛泽东主席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将我们带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词的开头“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描绘了一幅雄浑壮阔的秋景图。西风凛冽,长空寒月,雁叫哀鸣,为全词奠定了悲壮的基调。紧接着的“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则将红军战士翻越娄山关时的场景具体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既展现了红军行军的艰难,又暗示了战斗的残酷。

词的下阕“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毛泽东主席以“雄关漫道真如铁”来比喻革命道路的艰难险阻,但革命者却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气概,表达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忆秦娥·娄山关》的创作背景与时代精神密不可分。1935年,红军长征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越了娄山关,取得了遵义会议的胜利。毛泽东主席在此情此景下,写下了这首词,既是对红军战士英勇斗争的赞歌,也是对革命胜利的期盼。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也值得我们学习。词中运用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心潮澎湃,激荡着我们心中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对革命精神的传承。
《忆秦娥·娄山关》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词作,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它记录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展现了革命者的精神风貌,也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拓展段落:
《忆秦娥·娄山关》的意义不仅在于历史上的重要性,更在于其对后世的启迪意义。它告诉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坚持理想,勇于拼搏,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正如词中所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