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山水田园一直是寄托情怀的重要载体。他们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水的灵动秀美,用真挚的情感描绘出田园生活的闲适自在,为后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文学佳作。其中,柳宗元的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迷人的山水田园画卷。
文章以“始得”二字开篇,流露出作者初次发现西山之美的欣喜之情。西山,位于永州城西,是永州山水之胜。作者被贬永州后,心情郁闷,终日无所事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西山游玩,却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作者登上西山,放眼望去,只见山脚下清澈的潭水蜿蜒流淌,如同一条灵活的游龙,时隐时现。潭水两岸,山势陡峭,峰峦叠嶂,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令人无法辨认水流的源头。寥寥数笔,便将西山的幽深曲折、清奇秀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继续往前,作者又发现了一处幽静的山谷:“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在这片被竹林环绕的山谷中,四周寂静无声,唯有清风拂过竹叶的沙沙声。作者独自一人坐在潭边,不禁感到一丝凄凉和孤独。然而,这种孤独并非消极的情绪,而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和淡泊。
除了描写景物,作者还通过记叙自己的游览经历和心路历程,表达了对自然山水和自由生活的热爱。在经历了政治上的打击后,作者来到这片宁静的山水之间,暂时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始得西山宴游记》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生动形象,将西山的自然风光和作者的内心世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这不仅是一篇游记,更是一首赞美自然、歌颂自由的田园牧歌。
拓展: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往往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情感。他被贬永州后,仕途失意,内心苦闷。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他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也领悟了人生的真谛。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自然山水的美丽,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