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草原》的创作背景
《赋得古草原》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并非是李贺单纯的凭空想象,而是有具体的创作背景。

李贺生活在唐朝中后期,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藩镇割据,战火频仍。李贺本人也饱尝了战乱之苦,他对国家命运、个人命运充满了忧虑和思考。而“赋得古草原”正是当时流行的一种诗歌形式,要求诗人以“草原”为题,进行创作。
因此,《赋得古草原》的创作背景可以概括为:李贺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以“赋得古草原”为题,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悟。
《赋得古草原》的诗歌内容
《赋得古草原》全诗如下:
> 天山雪后海风寒,
>
> 纵使晴明无雨色。
>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 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首诗以雄浑苍凉的笔触,描绘了天山雪后草原的壮丽景色。
诗歌一开始描写了天山雪后的寒冷景象,海风吹过,让人感觉格外寒冷。虽然天气晴朗,但依然没有雨水的滋润,可见草原的荒凉。
诗歌的第二句则用了一个转折词“纵使”,将视线从寒冷的现实转向了诗人对春天的美好憧憬。诗人想象着春风拂过草原,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景象。
最后两句更是将这种美好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将春天比喻成“一夜春风”,将草原上的花朵比喻成“千树万树梨花”,展现了草原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赋得古草原》的艺术特色
《赋得古草原》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意境雄浑苍凉: 诗歌以天山雪后的寒冷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草原的荒凉和广阔,营造了雄浑苍凉的意境。
语言简洁凝练: 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没有冗长的描写,却能将草原的景象和诗人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想象丰富奇特: 诗人将春天的到来比喻成“一夜春风”,将草原上的花朵比喻成“千树万树梨花”,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寓意深远: 诗歌虽然表面上描写的是草原景色,但实际上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憧憬。
《赋得古草原》与历史和自然的关联
《赋得古草原》不仅是一首描写草原景色的诗歌,它还与历史和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
诗歌中的“天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游牧民族重要的生活区域。诗歌中的“海风”则体现了草原的广阔和开放。诗歌中的“雪”和“春风”则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生命力。
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历史的沧桑,也能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生命力的强大。
拓展:诗歌与旅行的关联
《赋得古草原》的意境和景色也引发了人们对旅行的向往。如今,许多人都会选择去草原旅行,亲身感受草原的壮丽和广阔。
在草原上,你可以骑马奔驰,感受草原的自由和豪迈;你可以搭帐篷露营,欣赏草原的星空和日出;你还可以品尝草原的美食,体验草原的民俗文化。
旅行是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而《赋得古草原》这首诗歌,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旅行方式,那就是用诗歌去感受草原的美和历史的沧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