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穷年”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原句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兀兀穷年 , 竟是谁家之物?”
这句诗的含义非常深远,它表达了杜甫晚年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困苦,却又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之情。而“兀兀穷年”便是用来形容这种穷困潦倒,毫无所获,徒劳无功的生活状态。

“兀兀”二字本意是指“专注、勤奋”,但在这里却带有一种辛酸和无奈的意味。它描述了一种“忙碌而无所得”的境况,像是在无休止地奔波劳碌,却始终无法摆脱困境。而“穷年”则指的是漫长的岁月,将这种无望的境况无限延长,更显出其悲凉和无奈。
“兀兀穷年,竟是谁家之物?”这句反问更是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仿佛在质问命运,为何自己会如此辛劳,却依然一无所获?
“兀兀穷年”的含义并非仅仅局限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它也反映了古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总是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挑战,而“兀兀穷年”则成为了他们表达人生苦难的一种常见方式。
古人常以“兀兀穷年”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虚无。例如,宋代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表达了苏轼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兀兀穷年”也是对人生追求的反思,它提醒我们,人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有不如意之事,而如何面对这些困境,才是人生的真谛。
除了“兀兀穷年”,古人还用许多其他词语来形容人生的苦难和无奈。例如,“人生如梦”、“世事无常”、“浮生若梦”等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古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古人用“兀兀穷年”来描述人生的无奈和无助,这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奋斗,不要在虚无缥缈的追求中浪费光阴,而要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活出精彩的人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