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句耳熟能详的对联,讲述了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励志故事。其中,越国灭吴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败,阖闾伤重而亡。两年后,勾践为报仇雪恨,发兵攻打吴国,却被吴国名将伍子胥打败。勾践无奈,只得向吴国求和,并答应了吴王的苛刻条件,甘愿为奴。
在吴国的三年里,勾践忍辱负重,对吴王夫差毕恭毕敬,最终骗取了夫差的信任,得以回国。回国后,勾践并没有忘记亡国之耻,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重用贤臣文种、范蠡等人,大力发展国力,最终一举消灭了吴国,报了当年之仇。

“卧薪尝胆”的故事固然激励人心,但越国最终能够战胜强大的吴国,除了君臣同心、发愤图强之外,更离不开高明的战略眼光。史书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越国以鄙远,君臣促膝,戮力一心,用复吴仇。” 这句话揭示了越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利用地理优势,争取发展时间。
这句话的意思是,越国地处偏远,这在当时被认为是落后闭塞的象征。但勾践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劣势,将“鄙远”转化为战略缓冲区。吴国虽然强大,但要攻打越国,就必须长途跋涉,师劳兵疲。而越国则可以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进行有效的防御和反击。
更重要的是,“鄙远”的环境让勾践和他的臣子们能够远离吴国的政治中心,获得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发展农业、训练军队,为最终的反攻积蓄力量。而吴国则因为连年征战,国力逐渐空虚,最终走向了衰落。
越国灭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战略眼光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至关重要。善于利用自身优势,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拓展:
越国的“鄙远”战略,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企业来说,身处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要学会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比如,一些中小企业可以专注于细分市场,深耕细作,以差异化竞争避免与大企业的正面冲突,从而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这就好比越国利用“鄙远”的地理环境,避开吴国的锋芒,最终实现逆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