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遮普语,又称旁遮比语,是印度次大陆的一门印欧语言,也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之一。
历史

旁遮普语起源于古代印度雅利安语支,在笈多王朝时期(公元4-6世纪)开始发展。随着贵霜帝国(公元1-3世纪)的扩张,旁遮普语传播到了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在中世纪时期,旁遮普语受到了波斯语、阿拉伯语和突厥语的影响。
现状
根据2021年人口普查,旁遮普语在印度有近1.2亿母语使用者,在巴基斯坦有超过8000万母语使用者。除了印度和巴基斯坦,旁遮普语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大量使用者,例如加拿大、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
旁遮普语是印度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的官方语言,也是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和信德省的官方语言之一。此外,旁遮普语还被用作旁遮普锡克教徒的宗教语言。
重要性
旁遮普语在印度次大陆拥有重要的文化和宗教意义。它是锡克教的主要语言,也是旁遮普文学、音乐和艺术的重要媒介。旁遮普语电影业蓬勃发展, produ ce d大量成功的电影。
与主题相关的拓展段落
旁遮普语与其他印度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与印地语和乌尔都语。这三种语言共同构成了印度雅利安语支,并且在语法和词汇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旁遮普语在旁遮普文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该地区人民之间交流、联系和表达自我身份的重要工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