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著名散文作品,是千古传诵的经典之作。文章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并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心怀家国的远大志向。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以彰其盛。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蔚为壮观。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郡做太守。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项事业都兴旺起来。于是滕子京重修了岳阳楼,扩大了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上了唐代和当代的诗赋,用来彰显岳阳楼的盛况。
我看到巴陵郡的优美景色,都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山脉,吞纳着奔腾的长江,水势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早晨的阳光,傍晚的阴云,景色变幻万千。
这里有高耸的山峰,茂密的树林和竹子;还有清澈的河流,激荡的急流,相互映照,构成壮丽的景象。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忘记了荣辱,举起酒杯,迎着风,感到无比的快乐。
然而,这里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许多被贬谪的官员和漂泊的文人,都会来到这里,他们面对景物的感受,难道会一样吗?
比如,阴雨连绵,连续几个月不见阳光,狂风怒吼,浑浊的浪涛拍打天空;日月星辰隐没不见,山岳也隐藏起来;商旅无法出行,船帆倾倒,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啸猿啼。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离开故国怀念家乡,担心被人诽谤陷害,满目萧瑟,心情悲痛。
再比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水波平静,天光水色融为一体,碧波万顷;沙鸥在水面上飞翔,五彩的鱼儿在水中游动;岸边的香草和水边的兰花,一片青翠。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前人已经描述得很详细了。然而,这里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许多被贬谪的官员和漂泊的文人,都会来到这里,他们面对景物的感受,难道会一样吗?
拓展:
《岳阳楼记》的写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悟,更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范仲淹在文中表达了积极进取、心怀家国的远大志向,这与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遭遇密切相关。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激励后人积极进取,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
《岳阳楼记》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意境,成为了中国散文史上的经典之作,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