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触及,却遥不可及:解读“咫尺天涯”的无奈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这句诗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你是否也曾感受过,明明目标就在眼前,却仿佛远在天边,难以触及?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登嘉州凌云寺作》,描写了诗人登上凌云寺,眺望远方时,虽然能够看到太阳,却无法望见长安城的景象。看似平淡的描述,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诗人身处高处,视野开阔,本应将一切尽收眼底,然而,他最渴望看到的长安,却被阻隔在视线之外。这种“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的感受,正是“咫尺天涯”的真实写照。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咫尺天涯”常用来形容距离虽近,却难以相见,或是目标看似触手可及,却难以实现的无奈和遗憾。这种无奈,可能源于物理距离的阻隔,例如,身处异国他乡,思念家乡的亲人朋友,却只能望洋兴叹;也可能源于心理距离的遥远,例如,面对心仪的对象,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靠近,只能将爱慕深埋心底。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咫尺天涯”的场景。例如,渴望得到一份工作,却因为种种条件限制,最终失之交臂;渴望实现一个梦想,却因为现实的压力,不得不暂时搁浅。这些看似触手可及的目标,因为各种原因,变成了我们心中可望而不可及的“长安”。

然而,面对“咫尺天涯”的无奈,我们并非无能为力。诗人虽然无法立刻回到长安,但他依然可以借诗词抒发情感,寄托思念。正如李白所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即使相隔千里,心中的情感依然能够跨越时空,连接彼此。

拓展段落:

在信息时代,科技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网络与远方的亲朋好友实时联系,即使身处异地,也能感受到彼此的温暖。然而,科技的便利也可能带来新的“咫尺天涯”。我们每天面对着海量的信息,却可能忽略了身边人的真实感受;我们沉迷于虚拟世界,却可能与现实生活渐行渐远。

因此,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我们更要珍惜人与人之间真实的连接,用心感受身边的美好,不让“咫尺天涯”的无奈,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常态。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4-06-3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6712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