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交汇处的乐山大佛,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石刻佛像,通高71米,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慈祥庄严地俯瞰人间。这座雄伟的石刻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时间回溯到唐朝开元年间,彼时嘉州(今乐山)地处三江汇流之处,水势凶猛,船只往来常常发生事故。一位名为海通的和尚目睹了这一切,决心开凿一尊大佛,镇压水患,庇佑百姓平安。

海通和尚四处化缘,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开凿大佛并非易事,需要克服悬崖峭壁、江水湍急等重重困难。海通和尚带领工匠们日夜不停地开凿,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然而,工程进行到一半时,资金再次短缺。地方官吏见此情形,想要强取豪夺海通和尚化缘所得。为了保护佛像,海通和尚毅然挖出了自己的双眼,以示清白,最终感动了贪官,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海通和尚最终未能亲眼见证大佛的完工,他在工程进行到膝盖部位时便去世了。他的弟子们继承了他的遗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完成了这座雄伟的石刻。
乐山大佛不仅是一座宗教圣地,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毅力的结晶。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愚公移山”的坚韧精神,也承载着人们对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
除了上述故事,乐山大佛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例如:大佛的耳朵是用木头做的,历经千年为何没有腐烂?大佛头顶的螺髻为何是108个?这些谜团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去研究,也为乐山大佛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时至今日,乐山大佛已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它不仅是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更是一段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历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