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几月几日

老有人问,哎,重阳节是哪天来着?是阳历九月九吗?每次听到这个,心里都先咯噔一下,然后带着一点儿无奈又一点儿温暖地想:你呀,光记着这个“九九”的数字吉利,却忘了,或者说可能压根儿没在意过,它背后的那份沉甸甸的分量。

重阳节啊,它从来不是固定的阳历几号。它是跟着农历跑的。记住了,是农历九月九。这个日子,说简单也简单,不就是两个“九”叠在一起嘛。但在中国文化里,九是最大的阳数,两个九相遇,是九九归真,是极阳之日。但奇怪的是,这个日子又常常跟秋天的肃杀、生命的暮年联系在一起。你说,是不是有点儿意思?

重阳节几月几日

这个农历九月九,其实挺重要的。它可不只是一个数字游戏,它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一个传统节日。说起来,这个节日名目可不少:登高节老人节重九节……每一个名字都好像在低语着它不同的侧面。

对我来说,重阳节首先是跟“老”字分不开的。它是老人节,这是后来加上去的意义,却无比贴切。你想啊,秋天了,万物开始收敛,生命力不像夏天那么张扬,开始走向成熟,也隐约带着点儿衰败的意思。人也一样,到了秋天,自然就想到家里的老人。他们的头发是不是更白了?步子是不是慢了些?眼神里是不是多了些岁月的痕迹?

所以,重阳节这天,就像是一个温柔的提醒,让你停下匆匆忙忙的脚步,哪怕只有一会儿,也该想想家里的长辈了。打个电话问候一声也好,能回去看看他们就更好了。给他们带点儿喜欢吃的东西,陪他们坐着聊聊天,听他们讲那些你可能听过很多遍、但每次听都有新味道的老故事。说真的,有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多贵重的礼物,就是你这个人,你的时间,你的那份惦记。那种感觉,不是冰冷的日期能概括的。

然后是登高。这是重阳节一个特别古老的习俗。古人说这天要登高避灾,可能是因为秋天瘟疫容易流行,爬到高处透透气,顺便看看远景,心胸也能开阔些?谁知道呢。但登高这个动作本身就很有象征意义。爬山嘛,一步一步往上走,就像人生,也在不断向上,或者说,是想要向上攀登。而且,登高的时候,你会看到更远的风景,也会感受到一种“会当凌绝顶”的豪迈,虽然可能爬的只是家附近一个小土坡,不是泰山华山那种名山大川。但就是这种小小的“高”,让你暂时摆脱平地的琐碎,换个角度看世界。

小时候不懂这些,只觉得爬山好玩,或者家里大人说要登高,我们就跟着去。印象最深的是那种秋天的风,吹在脸上已经有了凉意,带着叶子的味道,干干爽朗朗的。还有,登高的时候,大人们会给准备重阳糕。这个重阳糕,名字里就有“高”的意思,取个好彩头,希望步步高升。我们那儿的重阳糕不是特别精致的那种,可能就是糯米面做的,里面加点儿红枣、葡萄干什么的,上面撒点儿芝麻。吃起来有点儿黏牙,但甜甜的,暖暖的,是秋天才有的味道。

还有饮菊花酒。古人觉得菊花能延年益寿,所以重阳节要喝菊花酒。菊花在秋天开放,傲霜挺立,本身就很有气节。用菊花酿酒,喝下去,感觉把秋天的精华都融进身体里了。我其实不太会品酒,但偶尔尝一口菊花酒,确实带着一股独特的清香,有点儿微苦,然后回甘。就像日子,不是一帆风顺,总有些不易,但品到最后,总有些值得回味的美好。

你看,问重阳节几月几日,看似简单,背后却牵扯出这么多东西:对老人的牵挂,对自然的亲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时间的感悟。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日期,它是interwoven在我们生活里,跟家人、跟故乡、跟季节、跟我们渐渐老去的身体和心灵紧密相连的。

每年到了农历九月初九附近,即使你不特意去查阳历是哪天,也会感觉到那种秋天特有的氛围。天空高远了,叶子黄了,空气凉了。走在路上,会不由自主地想:哦,快到重阳节了。该给家里打个电话了。

这个日子,其实是提醒我们,别忘了来时的路,别忘了那些给了我们生命和养育的人。别忘了,我们自己也正在这条单行道上往前走,总有一天,也会成为那个被年轻人惦记、或者需要被惦记的“老人”。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你,“重阳节几月几日啊?”你可以告诉他农历九月九,但更重要的,是让他知道,这个日子,不仅仅是九月九那么简单,它是一份沉淀了千年的情感,一份对生命的敬意,一份对家的依恋。它是秋天里最温柔的一个拥抱,给过去,也给未来。它是一个坐标,告诉你时间和爱,都在流转,都需要被好好珍惜。别只盯着阳历的数字了,去感受它带来的那份秋意和那份暖意吧。

清补凉
  • 本文由 清补凉 发表于 2025-04-3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7737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