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等你稍微大了点,或者说,没那么天真了,再去看,或者说,啃那本厚厚的原著,才会发现,唉哟喂,这哪儿是什么简单的童话啊?这根本就是一锅煮着神仙、妖怪、凡人、野心、无奈、哲学、官场、人情世故的大杂烩,沸腾着,咕嘟咕嘟冒着泡,看着乱,闻着香(或者说闻着味儿),尝一口,嘿,百味杂陈。
先说这主角团吧,这不是天团,这是个“孽缘”组合。领头的唐僧,三藏法师。哎呀妈呀,你说说他!慈悲心是有,可那真是糊涂啊,识人不明,耳朵根子软得跟什么似的,动不动就念紧箍咒,把孙悟空折腾得死去活来的。有时候看得真想冲进书里替猴子抱不平:师父,长点心吧!但他又偏偏是那个必须存在的“核”,没有他要取经这个执念,就没有后面的所有故事。他代表着一种理想,一种信念,虽然执行起来笨拙得让人抓狂,可没有这笨拙,这信念也立不住。你说怪不怪?

然后是俺老孙,孙悟空。这个角色啊,真是,没话说。从石缝里蹦出来,野性十足,无法无天,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金箍棒能大能小,大闹天宫,那叫一个反叛!他最厉害,但也最孤独。一路上的妖精,多数他都能搞定,可他也有搞不定的,得求爷爷告奶奶找神佛帮忙。更别提他跟师父之间那别扭劲儿,被误解,被驱逐,一次次心灰意冷,但为了最初的那个“保唐僧取经”的承诺,或者说,为了心中的一点义气和不甘,又一次次回来。他像极了那些有本事、有脾气,但在体制里、在俗世里总是磕磕绊绊、受尽委屈的人。看他受难,心里跟着揪。看他大杀四方,又忍不住拍手叫好。他太真实了,真实得不像个神猴,像个有着惊天本领,却也带着一身伤疤的“人”。
再看看猪八戒,悟能。这个呆子啊,贪财好色,好吃懒做,就知道嚷嚷着散伙回高老庄,背地里还总想使坏、告状。按理说,这种角色挺讨人厌的吧?可他偏偏有股子可爱劲儿,他的缺点暴露得太彻底,太接地气了,简直就是我们每个人心底那点小私心、小欲望的集合体。累了想歇着,饿了想吃肉,看见漂亮姑娘挪不动步,遇到危险就想逃。这不就是我们凡人的真实写照吗?所以啊,你骂他,但骂完又觉得,嗨,不就是那样嘛,挺像那么回事儿的。他让整个取经队伍没那么“高大上”,多了点人间烟火气,多了点“活”气。
最后是沙僧,悟净。这老实人,存在感最低,说来说去就是那几句:“师父,大师兄说得对。”“师父,二师兄说得也有道理。”“师父,行李。”“师父,您怎么样?”他就是那个沉默的基石,那个默默无闻的配角,没有他挑行李,没有他稳住局面,这队伍也散了。他代表着一种忠诚,一种坚韧,虽然不显山不露水,却是取经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你看似他没啥本事,可真到关键时候,他也能抡起禅杖拼命。这份坚持,其实也挺难得的。
这师徒四个,凑在一起,别别扭扭,磕磕绊绊,你说谁离了谁不行?还真不行。唐僧的愿力,悟空的武力智力,八戒的俗世牵绊(也是人气的体现),沙僧的稳定踏实,缺一不可。他们组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会缩影,吵吵闹闹,却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这取经路啊,可不是旅游。那是真的难。九九八十一难,你说容易吗?妖怪千奇百怪,有想吃唐僧肉长生不老的,有看上唐僧想做夫人的,有各种后台硬得吓人的,甚至还有佛祖家的、天上神仙家的童子、坐骑、宠物下凡为妖的。看得人哭笑不得,这妖魔界跟神佛界的关系可真够复杂的。哪是什么简单的正邪不两立?分明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有时候觉得,这妖魔与其说是拦路虎,不如说是修行路上的心魔,是各种贪嗔痴的具象化。打败他们,就是克服自己内心的障碍。
这书里,神佛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完美存在。你看那些神仙,有小心眼的,有护短的,有得求着办事儿的,甚至还有给妖怪撑腰的。整个天庭,像不像个巨大的官僚机构?规矩森严,等级分明,有时候办事效率低得让人着急。而西天呢?看似功德圆满之地,可取经快成功时,经书居然是“无字”的,还得送点“人事”才能换来“有字真经”。你说讽刺不讽刺?这修行到头,是不是还得讲究点世俗的门道?这种隐隐约约的批判和反思,才是西游记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它不是告诉你世界多美好,而是告诉你,世界就是这么复杂,充满着矛盾,修行也好,生活也罢,就是在这种复杂和矛盾里挣扎前行。
所以啊,再看西游记,早就不止是打打杀杀的热闹了。你能看到人性的弱点和闪光点,能看到体制的荒谬和无奈,能看到理想和现实的冲撞。它荒诞不经,却又字字珠玑,仿佛一个巨大的寓言,装下了我们这个世界太多的东西。它用最奇幻的故事,讲着最真实的道理。
从小孩儿的打怪故事,变成大人眼里的世情百态,再到后来,也许会看到更深层的哲学或者禅意。这大概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吧,不同年纪、不同阅历去看,总能看出新的东西,总能被它那种自由、不羁又带着点悲悯的灵魂所打动。西游记,它就是这么一部奇书,一次永无止境的探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