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绝不仅仅是描绘自然风光。它在我听来,更像是一种隐喻,一种对人生的观察,甚至是一种有点残酷,但又充满力量的哲理。想想看,我们身边有多少“绝巘”?也许是贫困的出身,也许是身心的残疾,也许是突如其来的灾难,也许是职场上那种不讲情面的倾轧,也许是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伤疤和重担。这些“绝巘”,压得人喘不过气,让人觉得前路茫茫,仿佛稍不留神就会跌入万丈深渊。在这样严酷的绝境里,按理说,生命应该凋零、应该枯萎、应该放弃。
但偏偏,就在这些地方,总能冒出一些“怪柏”。他们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标准化的成功人士,不是光鲜亮丽、按部就班、符合所有社会期待的“正常人”。他们可能是那个屡战屡败却依然爬起来折腾的创业者;可能是那个风格极端、作品不被主流理解却死磕到底的艺术家;可能是那个在重病缠身时,反而迸发出惊人创造力的普通人;也可能是那个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没有沉沦,反而发展出一种独特幽默感和生存智慧的边缘个体。他们“怪”在哪里?可能是不合群,可能是不按常理出牌,可能是固执得让人费解,可能是想法天马行空甚至显得离经叛道。他们的存在,就像那些扭曲的柏树一样,扎眼、突出、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为什么“绝巘”偏偏“多生”这种“怪”?我猜,是因为在那些压迫得几乎没有空间的境地,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是没有出路的。你不能像长在平原上的树那样舒展开来,按部就班地吸收养分。你必须想办法在石头缝里找水,必须拼命把根扎进坚硬的岩石里,必须调整自己的姿态去迎合甚至抵抗狂风的肆虐。这种极端的需求,逼迫生命发生变异,生成那些在安逸环境里根本不需要、也根本长不出来的特殊能力和形态。所以,“怪”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求生的必然,是一种在极端生存压力下的最优解。
这种“怪”里蕴含的生命力,简直让人感到敬畏。它不是那种温和的生长,而是一种带着血性和泪水的挣扎。那些在“绝巘”上长成的“怪柏”,它们身上带着环境的刻痕,带着与命运搏斗的印记。它们的枝干可能弯曲得像受过刑,它们的叶片可能因为风撕雨剥而变得稀疏,但它们就是活着,而且活得那么顽强,活出了一种独特的姿态,一种在温室里永远学不到的坚韧和卓尔不群。
我们这个社会啊,很多时候太喜欢“正常”了。太喜欢把人塞进各种各样的模子里,身高、体重、学历、职业、婚姻、价值观……都恨不得有个标准答案。偏离一点点,就可能被侧目,被议论,被视为异类。尤其是那些从“绝巘”里爬出来的人,他们身上带着摸爬滚打的印记,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可能和在“平地”上顺风顺水的人不一样,他们可能会显得偏执、敏感、甚至有些乖僻。这些,在习惯了平坦大道的人看来,就是“怪”。
但正是这些“怪”,往往蕴含着非凡的价值。在标准化大生产的时代,真正稀缺的,恰恰是原创性、是个性、是那些敢于打破常规、不惧被排斥的勇气。那些从“绝巘”里长出来的“怪柏”,他们因为经历过极端,反而对生命、对世界有着更深刻、更独特的理解。他们不被既有的规则束缚,他们更懂得如何从不可能中找到可能,如何在匮乏中创造丰盈。他们的“怪”,是他们身上最宝贵的财富。他们可能不会走大众意义上的成功之路,但他们往往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开辟出一片完全属于自己的天地,那种成就,不是用金钱或地位能衡量的,它是一种源自内心的强大和圆满。
有时候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正在攀爬着某个看不见的“绝巘”?那些工作中的瓶颈、人际关系的困境、内心的挣扎和不安全感……这些都是我的“绝巘”。我渴望成为一棵挺拔的树,笔直向上,迎着阳光。但也许,我更应该接受自己可能不会长得那么“标准”,我可能会弯曲,可能会长出一些奇怪的枝桠,可能会在某些地方显得格格不入。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在属于我自己的这片“绝巘”上,找到属于我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独特姿态。
所以,再看到那些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扭曲柏树,我不会觉得它们可怜或丑陋,反而会涌起一股敬意。它们是生命的奇迹,是力量的象征,是不屈不挠的证明。它们用自己反常态的生长,告诉我们,生命的可能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成功不只有一种模式,强大不只有一种定义。那些在“绝巘”上生长出的“怪柏”,它们用自己的存在,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生命力和个性。它们是沉默的诗人,用无言的姿态,吟唱着一曲关于逆境、关于坚持、关于独特的赞歌。
下一次,当你觉得自己“怪怪的”,或者遇到了一个让你觉得“怎么会这样”的非主流人物,不妨停下来看看。也许他们正长在属于他们的“绝巘”上,用一种不被理解的方式,努力地生存着,甚至在悄悄地开出,只有在那样的地方才能绽放的,独特的花朵。绝巘多生怪柏,这不只是自然的神奇,更是生命的深邃和迷人之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