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校历

记得刚踏进校门那会儿,军训完了,领到一份纸质的校历,崭新,带着印刷的油墨味儿。那时候看,觉得密密麻麻的,只重点标记了几个日子:开学典礼、中秋国庆放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寒假开始和结束、暑假开始和结束。新生嘛,对一切都好奇又忐忑,校历就是一份指引,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什么时候可以歇口气。它像个权威的老者,不苟言笑地告诉你规矩。

然而,很快你就发现,这份校历远不止这些。它藏着选课的时间窗口,那个决定你未来几个月“生死”的搏斗。它默默地安排着各种节假日,有些是普天同庆的欢欣鼓舞,比如国庆,比如春节前的寒假;有些则带着一丝无奈的微笑,比如那些因为调休而变得支离破碎的五一或中秋。那些被挤压的假期,硬生生把一个连贯的休息切成几块,美其名曰连休,实则前后都要补课,算来算去,总觉得亏了,心里不免嘀咕,这调休文化,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上海大学校历

日子被校历切成了一段一段,最有画面感的,莫过于考试周前夕和期间。校历上黑体加粗的“期末考试”四个字,简直自带BGM,紧张、压抑,还有一点点破釜沉舟的悲壮。那段时间,图书馆人满为患,凌晨的自习室灯火通明。校历不再是一张规划表,它成了一种倒计时,每翻过一天,离解脱就近一天,离自由的假期也就近一天。你在校历上圈圈画画,计算着还有几天考完,还有几天回家,那种期盼,混杂着知识的海洋和咖啡的苦涩,构成了大学生活最独特的印记。

寒假暑假,在校历上占据着最长的空白区域,它们是大学生活里最奢侈的礼物。想象一下,漫长的夏日,或者白雪皑皑的冬季,从学校的束缚中暂时解放出来,那是多少个通宵复习、多少个早八苦熬换来的甘甜。校历上的“暑假开始”和“寒假开始”,简直是天使的福音,每一个字节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芒。你在校历上标注着假期回家的日期,标注着约朋友出去玩的计划,标注着那些躺平或者充电的念头。这些假期,让校历变得不那么冰冷,有了人情味,有了呼吸感。

大三、大四,校历的意义又悄然变化。它开始出现一些新的词汇:论文开题中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特别是最后一个学期的校历,每一页都沉甸甸的。它告诉你什么时候该交论文初稿,什么时候进行预答辩,最终的答辩日期,以及那个催人泪下的离校日期。那不再是规划未来的蓝图,更像是一份离别倒计时。看着校历上越来越近的句号,心里五味杂陈。大学生活,就这样被这个时间表推着,走向了终点。

你还记得吗?那些校历上没有写明,但真实发生的日子。比如某个社团活动的集中期,比如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虽然可能违反了校历上的规定),比如因为疫情突然改变的教学计划和考试安排。这些“校历之外”的插曲,有时是惊喜,有时是意外,但它们同样构成了完整的上大记忆。校历是框架,是基准,但真正的生活,总是在这个框架里流淌出不一样的色彩。

说到底,上海大学校历,它不仅仅是一份时间表,它是我们青春岁月流逝的见证。它记录了每一个重要的节点,每一次开始和结束。它见证了我们从青涩到成熟,从迷茫到坚定。翻看以前的校历,甚至电子版里的那些旧文件,你会想起某个特定的学期,某个特定的日子,发生过的那些或大或小的事情。那些赶due的夜晚,那些考前的焦虑,那些假期里的欢声笑语,那些毕业时的不舍,统统与校历上的某个日期紧密相连。

校历,它提醒你时间在走,催促你向前。它有时是鞭策,有时是期待。它见证了你的每一个足迹,每一个变化。它藏着无数个属于你和上大的故事。它看似普通,实则承载着太多太多。它就是这样一份东西,在你身处其中时,也许只是个工具,但当一切都成为过去,它就变成了一份珍贵的、关于时间和成长的回忆索引。关于上海大学校历,它记录的,是我们的大学时光啊。

暴打柠檬红
  • 本文由 暴打柠檬红 发表于 2025-05-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7761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