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考几点结束?别问几点,问的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哥们儿,你问我河北高考几点结束?

这问题,问得好,但又问得……太“新”了。一看就是还没经历过,或者离那段日子太久,忘了那股子味道了。

河北高考几点结束

你要是真想知道一个具体的时间,行,我告诉你,白纸黑字,清清楚楚:

最后一场考试,一般是在下午5点钟,准时打铃收卷。

对,就是这个点。下午5点(17:00)

但你要是以为,这就是“结束”,那你就把这事儿想得太简单了。简单得就像一道选择题,A、B、C、D,选一个就完事了。

错!大错特错!

对于我们这些从河北那片“炼狱”里爬出来的人来说,河北高考的结束,它根本就不是一个时间点。它是一连串的画面,是各种声音的交响,是一场盛大又仓皇的集体“越狱”。


考场里的“结束”:是那声要了命的铃

你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下午四点五十。

整个河北,几十万个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不,心跳都听不见了,因为全在嗓子眼儿里悬着呢。你能听见的,是笔尖划过答题卡的“沙沙”声,是有人因为紧张而变得粗重的呼吸,是偶尔一声压抑不住的、从鼻腔里发出的叹息。

每个人都在做最后的挣扎。

检查?涂卡?还是再死磕一道看起来还有希望的大题?

时间,在那最后十分钟里,不是一秒一秒走的,它是“蹦”的,是“跳”的,是毫无道理地加速飞奔。你眼睁睁看着墙上的时钟,那根秒针,它不是在走,它是在“扫荡”,扫荡你最后一点点可怜的思考时间。

然后——

“叮——铃——铃——”

那声音,我跟你说,绝了。它比你听过的任何闹钟、任何下课铃都要尖锐,都要有穿透力。它像一把无形的巨斧,“哐”的一声,直接把你和那张充满了你十二年青春、汗水、泪水甚至血水的卷子,给硬生生劈开。

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停了。

你会看到,有的人像被抽走了魂儿,笔还悬在半空,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卷子,仿佛想用眼神把它烧穿。

有的人,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如释重负的叹息,然后整个人“duang”地一下瘫在椅子上,脖子都抬不起来,像一滩泥。

还有的人,特别是女生,会把头埋进臂弯里,肩膀开始一抽一抽的。你分不清那是喜悦的泪,还是绝望的泪,或者,什么都不是,就是一种纯粹的情绪宣泄。

监考老师会用一种毫无感情的语调喊:“全体起立!停止答题!”

然后就是收卷。那卷子从你手里被抽走的感觉,你知道像什么吗?像你养了很久很久的一只小动物,突然被人从怀里抢走了,你连它以后会被送到哪儿,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这就是考场里的“结束”。它来得那么突然,那么暴力,那么不讲道理。


校门外的“结束”:是那片望眼欲穿的海

你以为这就完了?早着呢!

真正的“大戏”,在校门外。

你得知道,那校门外边,从下午三点多开始,就已经不是普通的马路了。那是一片“海”。一片由焦急的父母、爷爷奶奶、七大姑八大姨组成的,望眼欲穿的“人海”。

他们手里,人手一个“标配”:一瓶拧开了盖的水,一把扇子,可能还有一条湿毛巾。

那些妈妈们,很多都穿着旗袍,寓意“旗开得胜”。她们脸上的表情啊,那叫一个复杂。有紧张,有期待,有心疼,还有一种“老娘豁出去了”的悲壮。

他们就那么站着,在六月毒辣的太阳底下,一句话不说,眼睛死死地盯着那扇紧闭的铁门。仿佛那门里关着的不是他们的孩子,而是他们后半生的全部希望。

下午5点,当那声要命的铃声隐隐约约从校园里传出来……

人群,开始骚动了。

就像平静的湖面被扔进了一块巨石。

“出来了!要出来了!”

“快快快,往前站站!”

然后,大门“嘎吱”一声,开了。

那一刻,我跟你讲,比春运抢票还壮观。

孩子们像潮水一样涌出来。一个个都面无表情,眼神空洞,走路都带着点儿飘,跟梦游似的。

而家长们呢,就像嗷嗷待哺的雏鸟见到了鸟妈妈,拼了命地在人群里寻找自己家的那张脸。

“儿子!儿子!这边!”

“闺女!考得怎么样?”

“先别问!快喝水!快喝水!”

拥抱,搀扶,擦汗,递水……整个场面,乱糟糟,又暖烘烘。

我记得我当年走出考场,我妈一把就抓住了我,第一句话不是“考得好不好”,而是“结束了,咱回家,妈给你炖了排骨”。

那一刻,我差点哭出来。

所以你看,这校门外的“结束”,它不是一个人的事儿。它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解放日”。


真正的“结束”?别逗了,那只是开始

好了,时间点说完了,场面也给你描述了。

但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河北高考几点结束?

我现在可以告诉你我的答案了:

它,永,远,不,会,结,束。

你觉得我矫情?不。

那个下午5.点的铃声,它结束的,只是答题。

走出校门,你以为自由了?

不,你马上就要掉进另一个更深的漩涡:估分,对答案,等成绩,填志愿。

那段日子,每一天都像在坐过山车。今天觉得自己能上清华北大了,明天一对答案,完了,感觉只能去蓝翔开挖掘机了。那种心理上的折磨,比考试本身还要命。

好,就算你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你以为结束了?

天真!

你会发现,在大学里,你身边那些来自教育资源更丰富地区的同学,他们多才多艺,眼界开阔,而你呢,除了会做题,好像什么都不会。你骨子里的那种“河北考生”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会时不时冒出来扎你一下。

你得拼了命地追赶,去参加社团,去实习,去图书馆……你发现,高考的“战斗模式”,你根本就关不掉。

再后来,工作了,你以为总该结束了吧?

更不可能了。

你会发现,当年跟你一起在衡水、在石家庄二中刷五三的那些兄弟,成了你最铁的盟友。你们聊起天来,三句话不离当年的“变态”班主任和做不完的“黄金卷”。那段共同“受苦”的经历,成了你们之间最牢固的“革命友谊”。

你会发现,你在工作中展现出的那种惊人的抗压能力、那种死磕到底的韧劲儿,全都是拜高考所赐。它像一个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你的性格里。

所以,朋友,别再问“河北高考几点结束”这种傻问题了。

它就像你的初恋,你的成人礼,你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役。它塑造了你,定义了你的一部分,然后永远地留在了你的生命里。

那个下午5点,结束的不是一场考试。

它结束的,是一个叫做“高中”的时代。

但它开启的,是一个需要你用一生去回答的,更宏大、也更残酷的考场。

而我们这些河北考生,从走出考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带着一身铠甲,继续下一场的厮杀。

这,就是河北高考的“结束”。它不在钟表上,在心里。

花生汤
  • 本文由 花生汤 发表于 2025-07-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7841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