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高中原文》
《离骚》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的长篇抒情诗,是其代表作。它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生平
屈原,约公元前340—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年轻时曾仕于楚王,后因其改革变法触犯保守派贵族,被贬黜流放。在流放期间,屈原创作了大量诗歌,表达了其爱国忧民的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离骚》创作背景
《离骚》创作于屈原第二次被放逐期间,当时楚国即将面临被秦国吞并的危险。屈原面对国破家亡的局面,内心充满了悲愤和忧虑,于是创作了《离骚》这篇旷世杰作,表达了其对国事的担忧、对理想的坚持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思考。
《离骚》内容
《离骚》全诗共2470余字,由三个部分组成:
开篇序言:叙述诗人遭谗言放逐,决心追寻理想。
自述身世:讲述诗人的高尚品格和远大追求,表现其爱国忧民的忠贞情怀。
求索救国之路:诗人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和重用,实现报国理想。
《离骚》艺术特色
《离骚》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
浪漫主义风格: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世界。
楚辞韵律:采用楚国方言,运用楚辞特有的句式和音韵,呈现出独特的音乐美。
象征手法:大量使用象征性的意象和比喻,赋予诗歌深刻的寓意。
《离骚》的流传和影响
《离骚》自问世以来,历经千年,一直被奉为经典之作。它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拓展内容:屈原的文化遗产
除了《离骚》之外,屈原还创作了大量其他诗歌,如《九歌》、《天问》、《九章》等,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屈原的文化遗产。这些诗歌展现了屈原高尚的人格、爱国的情怀,以及对真理的追求,激励了后世无数志士仁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