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用武力侵占了中国东北,从此拉开了中国人民长达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序幕。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不能忘却的伤痛,也是中华儿女英勇抗争的壮丽史诗。
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之歌。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敌人周旋,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重大事件,更展现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坚定决心。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投入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深入敌后战场,开辟了广阔的抗日根据地。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也浴血奋战,多次重创日军,为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张自忠……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篇章。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充满血与火的抗战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拓展段落: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中国人民精神的胜利。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展现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团结精神,以及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共同构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今天,我们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就是要将其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