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宋文坛,有一家人的名字永远无法绕开,那便是眉山苏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皆是唐宋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故事,不仅是文坛佳话,更是人生智慧的宝贵财富。
苏洵,人称“老苏”,大器晚成,27岁才开始发愤读书。他文风雄劲奔放,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其代表作《六国论》至今仍被奉为经典,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警示后人要居安思危。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三苏”中最杰出的代表。他才华横溢,诗、词、文、书、画无所不精,是千年难遇的文学全才。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散文汪洋恣肆,与欧阳修并称“欧苏”。然而,苏轼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仕途几经波折,数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在逆境中寻找乐趣,将生活的苦难转化为创作的灵感,写下了《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千古名篇。
苏辙,字子由,是苏轼的弟弟,才华虽不及兄长,却也是一代文豪。他性格沉稳,不喜锋芒毕露,一生经历相对平稳。苏辙的散文以说理透辟、文笔流畅著称,与苏轼并称“苏氏文章”。兄弟二人虽政见不同,但手足情深,相互扶持。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苏辙曾上书请求与兄长分担罪责,令人感动。
“三苏”的文学成就固然令人敬佩,但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们的人生态度。苏洵以大器晚成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苏轼以乐观豁达的精神教会我们,在逆境中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找生活的乐趣;苏辙以兄弟情深展现了亲情的宝贵,让我们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拓展:
除了文学成就,“三苏”的家教也为后世称道。苏洵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观点。苏轼和苏辙从小耳濡目染,在父亲的引导下博览群书,勤于思考,最终成长为一代文豪。这足以说明,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借鉴“三苏”的家教理念,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