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喜爱唐诗宋词的朋友,或许都接触过“绿蚁”一词。例如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又如刘禹锡的“试倾一杯绿蚁酒,莫辞送去又迎新”。诗句中的“绿蚁”读起来生动形象,让人不禁好奇:这“绿蚁”究竟是什么?难道真的是绿色的蚂蚁吗?
其实,诗词中的“绿蚁”并非指真正的蚂蚁,而是指 浮在新酿米酒上的一种类似蚂蚁形状的绿色泡沫 。这种泡沫通常出现在酿酒初期,酒液还未完全澄清时,因其颜色青绿,细小如蚁,故得名“绿蚁”。

古人酿酒技术有限,酒的杂质较多,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裹挟着酒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形成泡沫,漂浮在酒面上,远远看去,就像是一群绿色的蚂蚁在酒中浮沉。随着时间的推移,酒液逐渐澄清,“绿蚁”也会慢慢消失。
“绿蚁”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代,葛洪的《抱朴子》中就有“酒发则蜂起,其色若蚁”的记载。到了唐代,以白居易为代表的诗人将“绿蚁”引入诗歌,并赋予其独特的审美意蕴,使之成为一种富有诗意的酒文化符号。
“绿蚁”不仅是新酿米酒的象征,更是诗人借以表达情感的意象。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描绘了一幅温暖闲适的冬日景象,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刘禹锡的“试倾一杯绿蚁酒,莫辞送去又迎新”则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劝慰友人珍惜当下,迎接未来。
古人如何看待“绿蚁”?
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绿蚁”是美酒的象征,代表着酒的醇厚和新鲜。唐代诗人李商隐就曾写道:“玉碗盛来琥珀光,珍珠翻作碧螺香。椒花丽句何年失,碧玉歌声更不妨。”诗中将“绿蚁”比作碧螺,可见其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然而,也有人认为“绿蚁”影响酒的口感,将其视为酒的杂质。宋代诗人苏轼就曾说:“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滑不动。可怜辜负好时间,绿蚁如山睡不知。”诗中表达了苏轼对“绿蚁”的厌恶之情。
尽管古人对“绿蚁”的看法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绿蚁”作为一种独特的酒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我们了解古代的酿酒技术和审美情趣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