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句出自曹植《白马篇》的诗句,千百年来一直回荡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史册上,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国家和民族的兴亡而英勇奋斗。而与之遥相呼应的,是另一句同样振聋发聩的千古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诗,一文一白,一慷慨激昂,一深沉坚定,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底色,也成为我们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钥匙。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清代林则徐的一首绝命诗,表达了他为国家利益可以牺牲一切,甚至包括个人安危的坚定信念。这句诗言简意赅,却掷地有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将爱国主义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回顾历史,从战国时期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到汉代班超的投笔从戎,再到宋代岳飞的精忠报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舍生忘死,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爱国壮歌。

而这种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精神,在今天这个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更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国主义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中。我们要立足自身岗位,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同时,也要积极关注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发展,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传承爱国精神,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 我们要学习英雄人物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将爱国主义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奋斗的目标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