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僻字,比如“阕”。这个字经常出现在词牌名中,例如《水调歌头》、《满江红》等,有时也会出现在诗句里。那么,“阕”字到底应该怎么读呢?它又有什么含义呢?
“阕”字的读音和含义

“阕”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 quē 和 jué 。
1. 读作 quē 时,主要表示 停止、终了 的意思。在古代,“阕”是一种用竹子或木头制成的乐器,形状像笛子。演奏时,吹奏者用口含住“阕”的一端,通过气息的变化来控制音调。当音乐停止时,“阕”也就停止了吹奏,因此“阕”字引申为停止、终了的意思。
2. 读作 jué 时,通常 指词或歌曲的一种形式 。古代的词,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其中,长调的词往往篇幅较长,为了便于演唱,通常会将一首词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就叫做“上阕”和“下阕”,合起来称为“一阕”。
“阕”字在诗词中的应用
了解了“阕”字的读音和含义,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它在诗词中的应用了。
当“阕”字出现在词牌名中时,例如《水调歌头》、《满江红》,此时“阕”读作 jué ,指的是词的一种形式。
当“阕”字出现在诗句中时,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首诗的最后,诗人写道:“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这里的“之”指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指代上文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话,也就是全诗的主旨。而“梦”字,又与题目中的“梦游”二字相呼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想要凭借着这种精神,梦游吴越,一夜之间飞渡过镜湖。在这里,“之”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也为全诗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拓展:古代音乐与诗歌的密切联系
“阕”字最初是一种乐器的名称,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音乐术语,最终成为词的一种形式,这体现了古代音乐与诗歌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古代,音乐和诗歌是相辅相成的,许多诗歌作品都被谱上了优美的曲调,广为传唱。例如《诗经》中的许多篇章,原本都是配有音乐的,只可惜这些音乐大多已经失传。
通过学习“阕”字,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领略到古代音乐与诗歌的独特魅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