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好奇,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夕阳会染红半边天?而夜晚,我们又只能看到满天星光?这神奇的一切,都源于我们肉眼所能感知的那段奇妙的电磁波谱—— 400 纳米到 700 纳米 。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就像平静的湖面泛起的涟漪,电磁波也拥有波峰和波谷,而波峰到波谷的距离,就是波长。人类肉眼能够感知的电磁波波长范围,就叫做可见光波长范围,大约在 400 纳米到 700 纳米 之间。

在这段狭窄的波段内,不同的波长对应着不同的颜色。从波长最短的紫色 (约 400 纳米),到波长最长的红色 (约 700 纳米),依次是靛蓝、蓝色、绿色、黄色和橙色,这七种颜色就像彩虹一样,构成了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
当阳光穿过大气层时,波长较短的蓝光更容易被空气中的微粒散射,这就是为什么晴朗的天空看起来是蓝色的。而在日落时分,阳光需要穿过更厚的大气层,蓝光几乎都被散射殆尽,波长较长的红光则得以穿透,将天空染成一片绚烂的红色。
而那些我们肉眼无法看到的电磁波,也蕴藏着无限的奥秘。波长比红光更长的红外线,可以用来测量温度,夜视仪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原理。波长比紫光更短的紫外线,则拥有杀菌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消毒领域。
拓展阅读:探索光的奥秘——光学发展史
从古人对日月星辰的崇拜,到现代社会对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的应用,人类对光的探索和利用从未停止。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对光学的初步研究,欧几里得的《反射光学》就探讨了光的反射定律。17 世纪,牛顿通过三棱镜实验,揭示了白光的构成,打开了光谱研究的大门。而到了 20 世纪,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则将人类对光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光的奥秘远不止于此,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光的探索也永无止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揭开更多光的奥秘,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更多领域,造福人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