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而标准清晰的发音则是确保这座桥梁稳固通畅的关键。对于学习中文,特别是想说一口流利标准普通话的朋友来说,掌握正确的声母发音尤为重要。声母,作为汉语拼音音节开头的辅音,如同建筑的地基,决定了发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而在众多声母中,有一组发音较为相似的,常常困扰着中文学习者,那就是——舌尖前音。
舌尖前音,顾名思义,是利用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齿龈发出的音,主要包括“z、c、s”和“zh、ch、sh”这两组六个声母。

第一组: “z、c、s”,也被称为“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舌尖前清擦音”。
“z” 的发音: 双唇微开,舌尖抵住上齿龈,然后迅速离开,同时声带振动,送气,例如:“zì”(字)、“zǒu”(走)、“zài”(再)。
“c” 的发音: 发音部位和方法与“z”相同,只是送气更强,声带不振动,例如:“cāi”(猜)、“cài”(菜)、“cǐ”(此)。
“s” 的发音: 发音部位与“z、c”相同,舌尖接近上齿龈,形成窄缝,气流从中摩擦而出,声带不振动,例如:“sān”(三)、“sòng”(送)、“sī”(思)。
第二组: “zh、ch、sh”,也被称为“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舌尖后清擦音”。
“zh” 的发音: 双唇略微突出,舌尖上翘,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然后迅速离开,同时声带振动,送气,例如:“zhōng”(中)、“zhǐ”(只)、“zhēn”(真)。
“ch” 的发音: 发音部位和方法与“zh”相同,只是送气更强,声带不振动,例如:“chē”(车)、“chǐ”(尺)、“chūn”(春)。
“sh” 的发音: 发音部位与“zh、ch”相同,舌尖接近硬腭前部,形成窄缝,气流从中摩擦而出,声带不振动,例如:“shī”(诗)、“shū”(书)、“shén”(神)。
这两组舌尖前音,虽然发音部位和方法相似,但气流强弱、送气与否以及声带是否振动都有所区别。因此,学习时要注意区分,可以通过对比练习,感受发音时的细微差别,例如:
“zāi - cài”(灾 - 菜)
“sòng - shù”(送 - 树)
“zhēn - chēn”(真 - 沉)
学习语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勤加练习,假以时日,你一定可以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拓展:
除了舌尖前音,普通话声母中还有双唇音、唇齿音、舌尖中音、舌根音等,每一组都有其特定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学习者可以通过语音教材、视频课程、与母语人士交流等方式,学习和模仿正确的发音,不断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