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生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经典人物,其吝啬、守财如命的性格特征,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守财奴”形象。
严监生的生平与性格特征:

严监生出身于世代经商的家庭,其父亲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从小便将严监生培养成一个精打细算、唯利是图的人。严监生年轻时便以其精明的头脑和勤俭持家的作风,积累了丰厚的家产。然而,随着财富的增加,严监生的性格也逐渐变得更加吝啬,对金钱的执着到了病态的地步。
小说中,严监生展现出的种种吝啬行为令人叹为观止:他为了省钱,宁愿吃糠咽菜,也不愿购买稍微贵一点的食物;他为了节省几文钱,不惜将家中的灯油、火炭藏起来,甚至连自己的儿子生病了,也不愿花一分钱请医生;他临死前,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家产,甚至在弥留之际,还叮嘱家人:“不要把我的钱浪费了。”
严监生的吝啬性格不仅给他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给他的家人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他的妻子和儿子都饱受他的折磨,最终都无法忍受他的吝啬而选择了离开他。
严监生形象的艺术价值:
严监生的形象是吴敬梓对封建社会中“唯利是图”、追求金钱的典型人物的批判。作者通过对严监生性格的刻画,揭露了金钱对人性的腐蚀作用,以及封建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
严监生的形象并非单纯的丑恶,其身上也蕴藏着一定的悲剧色彩。他一生为了金钱而奔波劳碌,最终却落得一个孤苦伶仃的下场,这正是他性格缺陷的必然结果。
严监生的故事,警示人们不要被金钱所蒙蔽,要保持一颗善良、正直的心,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对“严监生”形象的探讨:
除了严监生本身的性格特征外,他的形象也引发了人们对财富、人生价值以及社会道德等问题的思考。在商业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金钱的追求更加激烈,严监生的故事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反思,如何才能在追求财富的同时,保持一颗善良、正直的心,避免成为像严监生一样的“守财奴”。
总结:
严监生的形象是《儒林外史》中一个经典的人物,他的吝啬性格代表了封建社会中追求金钱的典型人物。他的故事不仅具有讽刺意义,更具有警示作用,提醒人们不要被金钱所蒙蔽,要保持一颗善良、正直的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