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寒冬腊月里一位卖炭翁的辛酸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用?买酒醉眠愁杀人。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译文:
卖炭的老翁,在南山砍柴烧炭。
脸上全是尘土和烟火的颜色,两鬓斑白,十个手指乌黑。
卖炭挣来的钱用来做什么呢?买酒喝醉了睡觉,以求麻醉自己,忘掉生活的烦恼。
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却担心炭价低贱,希望天更冷一些,好卖个好价钱。
作品赏析:
《卖炭翁》的语言质朴,却十分感人。诗人通过对卖炭翁外貌、生活状况、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这位劳动人民的辛劳与悲苦。
人物形象刻画: 诗歌一开始就以"卖炭翁"三字点明人物身份,并通过"伐薪烧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卖炭翁辛劳的劳动生活和艰苦的生存状况。
心理活动描写: 诗歌的第三句"卖炭得钱何所用?买酒醉眠愁杀人",写出了卖炭翁的心酸和无奈。他辛苦劳作,却只能用微薄的收入买酒消愁,可见生活的困苦。
主题思想: 诗歌的最后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达了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和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贫困和无奈,以及他们对恶劣环境的无奈与抗争。
《卖炭翁》的时代意义:
《卖炭翁》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贫富差距较大,底层人民生活困苦。白居易的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也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后世影响:
《卖炭翁》这首诗以其简洁、深刻的艺术特色,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成为后世诗歌创作的典范,也激励着人们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
拓展:
白居易的诗歌以其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著称,他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除了《卖炭翁》之外,他的《卖花声》、《观刈麦》、《秦中吟》等作品都具有同样的主题,这些作品也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评论